在寒风中看到店铺里飘挂着红纸春联,才知道过年到了,脑海里不觉浮现小时候过年热闹的景象。
小时候,过年前的一段日子里就忙碌了起来。我们几个小孩喜欢在三合院里穿梭奔跑,还记得经过厨房时,总会闻到蒸笼里散发出来的年糕的味道。
台湾过年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发糕,还要制作萝卜粿。于是,需要力气的或细致工夫的工作都来了,家庭主妇自然是总监,左邻右舍壮丁汉子谁也逃不了,有时候连小孩也派上用场。
乡村的三合院里,有大户人家的,有几户合住的,种田的住了正房,作生意的老小几口住了侧边的护龙,卖菜人家住尾间,每天早晚进进出出,就是一家人。到了过年蒸年糕时,每家每户需要的量不一,为了节省人力、物资,当然就凑合一起作了,谁有空谁就来帮忙,蒸好了再比率负担。
做年糕、发糕前,主事的人估计好了需要几斤糯米,哪家壮丁闲了就骑着脚踏车,去米铺买了载回来;小时候也曾见过有力气的大人扛着米袋走回来的。糯米进了厨房,先倒进大桶子里,用水浸泡着,等到主事的人认可了,一声号令,磨米的工作就开始了,几个小孩就盼着那一刻到来,我们挤在石磨子边,等到碍着了大人才一窝蜂跑开。
磨糯米的石磨子是用石头打造的,底下有一个男人胸膛大的圆形基石,基石外缘凿了一圈沟槽,在槽边挖了一个出水口。然后再打造一个比这基石小一点的石磨,凿了一个小洞直通磨底,再用麻绳系上一根棍把子,让石磨放在基石上面。别看这小小的石磨子,年年为家家户户磨出了一袋袋蒸年糕用的米浆。
依照工序时程,算好了日子,石磨子就动起来了。通常石磨子设置在天井里,或厨房后方空地上。操作时,一个妇女人家站在石磨边,从桶子里把浸泡着水的米,一勺一勺地倒进石磨的小洞里,执着石磨棍把子的壮汉,就推动起石磨来,让石磨在基石上转动,那石磨是有重量的,用力小了推不动,力量大了转不稳。石磨转动时需要两个人配合,拿勺子的妇人看着转动的石磨,斟酌米的进水量,才能让米在石磨的研磨下,溶成白白的米浆,再从沟槽的出水口,涓滴流进绵布袋里。我最喜欢看那瘪瘪的布袋慢慢鼓胀起来的过程。
当大人忙得不可开交时,我们也玩得热闹。还记得有一个过年,到了晚上我还不肯休息,等着要看蒸笼里的发糕,后来累得睡着了,母亲把我叫醒时,我却又不愿睁开眼睛,最后还是在发糕的香气中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