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官方没有正式宣布实施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但自4月以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已批准一些大的新基础建设项目,其中包括数个水力发电合资案、四座机场、三个大型钢铁厂的翻修或扩充。
在这之前,今年批准了南京两个机场和一个地铁的兴建,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的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场兴建案。此外,重庆市政府的投资公司也斥资550亿美元要进行投资。
除了公共建设外,中国官方还出台「旧车换现金」的政策,给那些购买新型小车、巴士、卡车和农业用车辆的买家提供高额补贴。部分报告认为,现金补贴也将延伸到类似2009年的家电购买。
《纽约时报》分析,中国新一轮重大投资的规模可能达到1,500亿美元或以上,低于2008至2009年的4兆人民币(或5,850亿美元)。
提升GDP以长期负债攀高为代价
金融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表示,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成长的瓶颈在于,举债兴建的高速公路等项目的规模,已远远超过当前中国的需求。新增的刺激方案或许可让国内生产总值(GDP)获得提升,但却会换来长期负债不断攀高的代价。
2011年中国的180个机场中,有119个亏损,合计亏损近20亿元。今年2月以来,发改委又批准了一批机场建设项目,而且多处于中西部,这些匆匆上马的项目真能获利?
例如,2007年9月,投资3.9亿元的贵州荔波机场竣工,但是仅仅在2008年1月执行了「一趟」贵阳-荔波往返航班后便停飞;8月开通的深圳-荔波航线,仅执行了4个月。目前,荔波机场为吸引航空公司执行航班,减免了航空公司起降费用,导致每年运营经费亏损约500万元。而2009至2011年的三年间,客运吞吐量总计不到一万人,平均接待每位旅客的成本约1,500元人民币,而荔波机场唯一的航班,荔波到贵阳航线,全价机票却只有250元。
同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黑龙江抚远、贵州黄平机场近期也开始建设。实际情况和荔波机场非常相似:当地人口少、经济落后,人均GDP低。这些机场建成后连航班能否保证都成问题,获利仅为空谈。
全国人大财经委一位不具名的官员提到今年去地方考察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对GDP的热衷远远高于其他。当地方政府将过多的精力投注在如何招商引资,增加GDP政绩,却忽略了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
地方债再加码 「发新债、还旧债」
2011年6月27日,中国审计署公布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为107,174.91亿元。数据一出,群众哗然。地方债务链基本建立在土地作为抵押物的平台上,一旦土地资金链条断裂,这些「隐性债务」就会显性化,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负担。说白了,就得中国民众买单。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分析,地方投融资平台上的债务风险,取决于两点:第一,借债是否过于激进,超过了自身偿还能力。以西南一些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而言,这一点确定无疑;第二,投资项目是否具有起码的资产回报,如沪杭高速公路一样成为金牛。但叶檀认为基本上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多数公路「门前寥落车马稀」,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这些地区开辟高速公路的下场就是赔本。地方政府四处圈钱修路,早已注定了违约的下场。
2012年,中国中央政府确定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2,500亿元。截至5月31日,已经有13个省市公布其举债额度,共计1,073亿元,占全国地方债计划的42%。其中,四川省举债量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加上今年的135亿,四年累计举债630亿元。
原因之一是,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财政部代理地方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均为三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因此今年3月底至9月全部到期。从6月到9月初,湖南、甘肃、福建、宁夏、厦门等省市进入偿债期,需偿还地方债本金共计882亿元。
加剧市场扭曲
经济学家们担心,大量新资金的涌入,在某些已有很大程度上受政府主导的领域中,加剧了市场扭曲。最明显的例子是钢铁。2008年的刺激方案出台后,中国的钢材需求,连同铁矿石价格和其他原材料的需求出现飙升,但是此种临时性的需求给行业留下产能过剩的后遗症。今年首季,中国国有的钢铁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68%,许多国有钢厂处于亏本经营状态,正在为生存而挣扎。
尽管形势如此严峻,但中国近期仍有一个接一个的巨额新钢厂项目得到批准。「有人相当担忧,」山东一名钢材交易员对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表示,「这些项目可能在短期小幅提振需求,但长期而言将使情况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