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静悄悄的彰化县芳苑乡,从2003年开始有了变化与杂音。因为八轻国光石化预定地落脚在芳苑,引发外海的台湾白海豚濒临绝种危机。这起涉及国际级保育动物的事件因而跃上国际舞台,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论战,可说喋喋不休。直到2011年4月,一场纷争终于以国光石化「退场」方式落幕,让芳苑湿地得以保留纯朴的容颜。
也许有人会认为,不再成为热门话题的芳苑,终将回归「平静」与「哀怨」。殊不知激情过后,芳苑反而出人意料地以更传统、更有创意与独特性的「海牛生态之旅」,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传统海牛生态之旅成观光新宠儿
当大家都把焦点放在国光石化与白海豚之际,原本担任配角的「海牛车」,其实已经慢慢浮上台面。在整起事件里,海牛车因与湿地结合,发挥了画龙点睛、衬托主题的功效而崭露头角。除了台湾在地媒体外,也逐渐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媒体的竞相采访报导。
今年,摄影大师齐柏林「从空中看台湾」空拍芳苑之美;7月台湾偶像剧《原来爱.就是甜蜜》前来取景拍摄;8月19日,在没有特别办活动情况下,来自四面八方游客不约而同涌向芳苑参加海牛湿地之旅,当日总共出动牛车10辆、三轮车23辆,合计7团265人。「惦惦吃三碗公半」的海牛车队,咸鱼翻身成为观光明星。
芳苑地方文史工作者、人称「阿水」的魏清水,是方兴未艾的「海牛文化」的幕后推手。看着8月19日满载的海牛车,魏清水既欣慰又感慨地说道:「这是海牛出勤的最高纪录!」
为了眼前这一刻,魏清水苦熬了整整八年……
从小区营造转向文化观光推广
原本从事水电加工、喜爱摄影的魏清水表示,十年前因为要照顾年迈的阿嬷而回到故乡。2005年时,魏清水参加了小区营造讲习,配合在地特色产业尝试推出「坐牛车观光」,但苦于没有知名度与配套措施而「摃龟」。
虽然初试啼声效果不如预期,但他没有因此转向,「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说看能不能有机会帮蚵农增加收入。」回想起这段艰辛历程,魏清水道出单纯的初衷。
后来在偶然机会里,听到「彰化环境保护协会」前理事长蔡嘉阳关于海洋生态的演讲,魏清水开始动念将生态保育纳入小区工作。他心想:「光坐牛车,有甚么卖点?何不把海牛也拉到潮间带做生态体验、吃烤蚵。」
另外,参与文化局「小区深度旅游」后,也促使他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有意义、游客又可接受的文化产业。「海牛文化要深耕,除了生态还要能提供怀旧氛围与创造回忆。」
就这样一步又一步,魏清水找到了执行的方向,从小区营造转向文化观光,他不仅发愿要守护在地,更要营销海牛文化。
扩大深度后,芳苑海牛车铁蹄声始终未曾停歇。2008年时,一年大约有三、四十团;二年后增加到一年100团;2011年撤掉国光后,随即逆势成长到150团;今年8月前,已经突破了去年全年的纪录。
如今,魏清水三不五时就要接听电话、看简讯与游客敲行程,预约团队不断增加,未来显然还会继续往上飙。
魏清水认为,海牛生态之旅之所以大受欢迎,除了具有独特性外,「口碑很重要!」行程中,解说、体验各占一半,每个来参加的人,因为印象深刻,回去后自然成为传声筒,因而一传十、十传百!
「海牛生态文化」向联合国申设世界文化遗产
谈起「海牛车」的起源,魏清水表示,过去台湾西海岸的潮间带,都曾出现牛车下海耕蚵田、载蚵的情景,故而称之为「海牛」。随着工业区开发,水质渐受污染,台西、麦寮、北彰滨、新竹香山等地,不仅蚵田减少,海牛数量也锐减。
让魏清水颇感安慰并引以为傲的是,芳苑滨海地区的海牛历史悠久,虽然随着柴油三轮车的兴起而逐渐没落,但至今仍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蚵农坚守传统驾驶着牛车出海。目前仅剩的26只海牛,在魏清水眼中可说是硕果仅存的「末代武士」,每一只都是「国宝」。
「芳苑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养牛人家,来蚵乡搭牛车,可以同时找到旅游的新鲜感与古早的记忆。」魏清水表示,海牛应从生态、观光层次提升到文化层次来经营。
由于深切地体认到芳苑湿地是台湾保存最完整的泥滩地,加上芳苑的海牛耕蚵田不仅有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全世界也找不到这种「农耕方式」,愈发显得海牛文化的弥足珍贵。魏清水因而发下豪愿,要以「海牛生态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设「世界文化遗产」。
娘不疼、爹不爱孤军奋战苦撑
魏清水一路走来,可说是备尝冷暖。2005年至2007年,魏清水参与了彰化县府筹划的「王功渔火节」,一场音乐会与烟火,吸引了数万人参与。然而,政府花许多心力与金钱,就在王功隔壁的芳苑,却无法同时招揽人气、带动发展。除了渔火节,元宵灯谜也选在王功的福海宫举行。相形之下,魏清水不禁慨叹,芳苑是个「娘不疼、爹不爱」的弃儿。
「我曾告诉国家湿地评审人员,就算彰化县府不重视芳苑的发展,但我们绝不放弃。因为自助人助,天公疼傻人。」自己站起来了,人家才会看见你,魏清水展现舍我其谁的决心。
这几年,魏清水不断拍照、记录,把重要文章与相关知识放上部落格。当脸书走红以后,也开始PO照片与在地小故事,逐渐获得网友前来按「赞」。会有这样回响,魏清水淡然一笑:「我不是在做个人的事,而是全民共同的愿景,因此比较容易获得共鸣。」
「在争取国光设厂时代,芳苑、大城两乡长口口声声为乡民谋求福利,甚么都敢大声。可是后国光时代回到原点后,乡长只是在等待中央掉下的礼物。这种淡定我做不到。」魏清水一刻钟都不愿等待,就是冲、冲、冲,不断地去做。
地方不支持、甚至软性牵制,魏清水并不气馁,他积极配合芳苑乡公所推出的休闲农业辅导计划,扮演执行者角色,利用机会让政府挂名当主办、出宣传品。「虽然不是甚么小虾米对上大鲸鱼,但我们任劳任怨地做,慢慢他们就会了解到我们真的在做事。」孤军奋战的魏清水有信心唤起地方政府重视。
「二年前,他们还在笑:『这只憨牛、大箍(胖子)水,能做出甚么来?』现在他们不敢笑了。」身材微胖的魏清水说:「真的不能给他们看扁了!」
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之前不能没有我
今年7月底,内政部长李鸿源悄悄拜访芳苑,了解海牛车队的运作。后来,内政部寄来一份感谢函,魏清水说:「我知道我们没有放弃,才能走到今天获得高层肯定。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之前不能没有我,基础建置前必须有人逐步铺路。」
只要有人愿意关心芳苑,无论是「身先士卒」或是当「垫脚石」,魏清水都乐意为之。「总算对得起这块湿地背后8万多名支持认股股东的基本期待。」魏清水希望中央层级踏出第一步后,这颗风向球能获得更好的回应。
魏清水也衷心感谢配合的老农、海牛及给他支持鼓励的相关环保团体、朋友。此外,台明将公司林肇睢总经理除了率先赞助海寮、印制DM外,也鼓励他设立「海牛驿站」,让海牛活动可以由点、线、面逐步开展。
凡走过必留痕迹那一年记得大家奋斗过
海牛生态之旅从无到有,几乎全由魏清水一个人张罗。对内配合调度老农、牛车与三轮车;对外接洽团体与控制人数,看似繁忙却井然有序。魏清水俨然成为海牛的代言人兼联系平台,跳过他,整个活动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般无法掌握。
很多人建议成立社团来运作,魏清水则淡淡表示:「目前大多还是义工状态,谁愿意不支薪长期来帮忙?而且考虑海牛、湿地的承受力及旅游质量,还是要做总量管制,这样就好。」
魏清水说,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商业投机者,他只是尽点本分塑造出芳苑的人文意涵。一直扮演着「放送(广播)头」的他一贯谦虚地说:「我是爱乡土的好朋友,在地人的广播电台。」
对于很多人质疑他以海牛申设世界文化遗产,批评他简直是「痴人作梦」。魏清水不以为意:「这是我的天命!虽然很难,但是我就是『憨牛』,我就是要做,做到台湾政府会重视、教科文组织会注意。」
看着海牛踩过潮间带留下深深痕迹,也许真有那一天,教科文组织勘查员也会踏上芳苑,踩出见证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