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視野

关于龙年小孩的研究

第133期
樊家忠

去年是龙年,也是台湾新生儿数目连续第二年的反弹。台湾的新生儿人数从2000年的260,354人一路下滑到2010年的166,886人,几乎让台湾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不过,出生人数在2011年升到196,627,然后在去年龙年再度攀升,达到229,481人。关于台湾人喜欢生龙子龙女,有几个鲜为人知的现象,笔者在此跟读者们介绍。

生龙子龙女是新兴文化

众所周知,台湾人喜欢在龙年生育,所以台湾的新生儿数目在龙年的时候特别高。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个现象是在1976年才第一次出现。如图所示,最近的四个龙年分别是2012﹑2000﹑1988 以及 1976。这四年的新生儿数目跟前后的年份比起来都有明显的跳升(如红点所示)。可是,更早的龙年1964年与图所没有显示的1952年,都没有明显的跳升现象。换句话说,生龙子龙女其实是一个新发展出来的文化。

为甚么1976年以后的龙年才有新生儿暴增的现象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1960年代后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新生儿的数目虽然没有减少,不过出生率已经大幅下降。也就是说,每个父母打算生的小孩数目减少,因此父母的关心焦点从子女的数量,转移到了子女的质量。因此开始更关心龙年为子女带来的好运。

另一种解释是避孕药以及其他避孕技术开始在1970年代引进台湾,使得父母更容易选时间生育。因此,并不是台湾的父母亲们突然在1976年后开始「喜爱」龙年,而是喜爱从没改变,只是1976年后更多的父母「能够」选择在龙年生小孩。

中国是例外

龙子龙女这个偏好并不是台湾人独有的,同属华人文化社会的香港与新加坡也分享了同样的偏好。有趣的是,港星两地也是从1976年这个龙年开始才有明显的新生儿数目跳升的现象。同时,在美国的台湾与香港移民也喜欢在龙年生小孩,显然对龙年的偏爱不受国界的限制。

不过,人口众多的中国却是一个例外,在龙年的时候观察不到更多的新生儿。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实施一胎化政策所致,因为一般父母只能生一胎,而大多数父母往往会在结婚后几年内即生育小孩,不会特别等到龙年才生育。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后,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经不受重视,自然龙年也就不会影响到人们的生育决策。

「上天的眷顾」还是「父母的眷顾」?

相信大多数的读者会相信龙年生小孩应该是一个迷信,小孩不会因为在龙年出生就比较幸运,以后比较有前途,有机会成龙成凤。不过,针对这个问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Johnson 和 Nye两位经济学家对美国的台湾移民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1976年龙年出生的台湾人下一代确实比其他年份生的台湾人第二代优秀:其长大后教育程度会比较高,所得也比较多。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影响,「龙子龙女」并非迷信,龙年出生的小孩真的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不过,两位经济学家同时也发现,龙年的出生优势几乎完全来自于父母亲的教育与所得所造成的影响。也就是说,龙子龙女的教育与所得较高,是因为他们父母的平均教育程度和所得都比较高。将家庭背景的影响去掉之后,龙年出生的台湾移民第二代并没有得到较高的教育与所得。归根究柢,龙子龙女得到的是「父母的眷顾」,而非「上天的眷顾」。

迷信是奢侈品

许多人认为一个人的迷信程度跟所得应该呈反比关系。贫穷的人教育程度比较低,所以往往比较相信传统社会的各种迷信。然而,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观察,在台湾的高所得者的迷信「程度」是否比低所得者更高,这很难衡量,但高所得者的迷信「活动」可能比较频繁。富人喜欢看风水、挑日子、命理、膜拜,是台湾社会的常态。

然而,迷信的活动往往并不便宜,例如请一位风水师看住宅与办公室的风水地理,就不是月薪22K的受薪族能够负担的事情。因此,迷信活动具有奢侈品的特性,某种程度属于高所得者的专利。这就不难理解为甚么美国台湾移民的第二代中,龙年出生的父母其教育与所得比较高。

是保佑还是诅咒?

美国的台湾移民仅占了美国人口的一小部分,所以台湾移民在龙年多生的小孩,只是九牛之一毛。但在台湾本土,龙年的新生儿可能会面临的生涯的诅咒,而不是保佑。

以1976年前后几年为例,当时出生的小孩以后上大学的机率大约是15%。1976年的新生儿却比1975年刚好多了15%。虽然每个学年是从每年的九月开始,因此1976年出生的人将会分别跟1975与1977年出生者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学年。但无论如何,在初级教育阶段,由于每个班级人数增加,教育资源(例如老师)被稀释了,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大学的招生名额有限,龙年出生者考上大学的机率因此降低。从这些角度来看,似乎在龙年出生不但得不到保佑,可能还得到了诅咒。

作者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澳洲国立大学经济学研究员,现任台湾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其主要研究兴趣为劳动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以及公共政策效果估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創業者的三個盲點
創業日記角色 我:椪皮仔,椪一下的創辦人。 釋滄:大老闆,我的老爸,椪牌麻辣醬的創辦人。 珮綾:大老闆的頂頭上司,我的老媽…
苦澀的青春
啟明惶惶不安地坐在我對面的椅子上,身體歪斜地靠著椅背,整體給人的感覺是,他隨時準備逃離我的辦公室。 迫重複洗手,座位圈禁區…
溫馨的家
「爸啊!我是誰啊?」我在公公的耳畔大聲地問他。 「甚麼?」 公公今年86歲,聽力障礙下,多半我只能與其比手畫腳。不管能否聽懂我的話語,…
任職日本公司 外國人有疑惑
有工作的人多少會對上司、同事存在著某些疑問,這些疑問在語言和文化不同的外國人眼中更是如此。日本為此針對在日本公司上班的外國人做了調查,…
迪化街區的歷史風華
找了一個中午時分,和朋友前往迪化街品嚐傳說中的美味小吃。從中山捷運站往南京西路,步行約十幾分鐘,周遭開始出現販賣布匹、織物材料的店家,…
超德日、追美國 金融海嘯下中國自我陶醉
《日本新華僑報》最近發表評論,自金融海嘯引爆以來,「世界看中國」、「中國救世界」的論調不斷從媒體爆出,中國一些媒體對此更是繪聲繪色,…
非營利組織如何傳播理念?
問:某人權團體經營困難,負責人秉持熱誠,但年事已高,堅持多年終究有些挫折與無力感。倒不完全是經費短缺問題,而是覺得要「賣理念」不是那麼容易…
丹麥皇家圖書館 閃耀於河面上的黑鑽石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被稱為設計之都,走在街頭,眼球很難不被兩旁簡約又具設計感的櫥窗吸引。不只是服裝或居家用品,哥本哈根的現代建築也很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