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而是發生在台灣網路界貨真價實的故事。
這個名為《有物報告》(YoWuReport)的網站,成立於2012年。2015年開始收費,是台灣第一家採行「付費訂閱」方式作為營收模式的網路原生媒體。
短短不到兩年,《有物報告》就已經累積超過一千位付費會員,並評論過1,764則新聞,製作超過143萬字的分析文章,輝煌的成績令人稱羨。然而,2016年聖誕節前夕,創辦人周欽華卻突然宣布終止電子報收費服務。
這是怎麼回事?作為台灣付費訂閱媒體的開路先鋒,《有物報告》走過的這五年,帶給我們甚麼啟示?
有物報告(YoWuReport)小檔案
《有物報告》(YoWuReport)為結合科技產業與商業策略分析的網路原生媒體,於2012年6月正式上線。初期以共筆部落格形式,邀請專業人士不定期發表評論長文,2015年3月推出《Key Points》電子報,採用每月300元或每年3,000會員付費制度,為台灣第一家訂閱付費的網路媒體。
2016年12月30日寄出最後一封《Key Points》電子報,《有物報告》正式終止服務。2017年6月重新推出《科技島讀》電子報,創辦人周欽華為唯一主筆,每週推出三篇時事評析,每月收費169元。
創辦人:周欽華
公司名稱:領頭羊科技有限公司
資本額:100萬
員工人數:2名(包含創辦人)
▲《有物報告》大膽採用會員付費機制,證明網路原生內容也有資格收費。網站擷圖
草創》
共筆部落格 培養口碑知名度
創辦《有物報告》前,周欽華任職科技業,為知名大廠廣達電腦公司的法務經理。因工作需要,他常看國外網站的科技產業趨勢、商業策略文章。當時即苦於台灣沒有類似的媒體網站,即使有科技類,文章也是以3C產品評比、開箱文等消費目的為主。因此,離開科技公司後,周欽華決定創設媒體網站,成立《有物報告》。
《有物報告》取名自「言之有物」,2012年6月初上線時採用共筆部落格形式,定位為「商業科技媒體」,邀請科技業各領域專業人士,針對產業時事發表評論文章。
網路原生的《有物報告》,在內容與企劃上不受實體版面框架限制,字數常多達五、六千字。這種逆勢而行、挑戰一般網路閱讀習慣的呈現方式,因為立論基礎周詳、觀點多元,反而獨樹一格,知名度迅速大開。此後共筆人數陸續增加,從一開始的四名,到2015年初已經累積至上百名作者。
《有物報告》堅持內容原創,沒有轉載、翻譯的內容,沒有即時新聞,只寫深入分析文。然而,即使有了知名度,卻因流量少,收入卻沒有增加。周欽華表示,當時的想法和現在大部分網路媒體一樣,以廣告做為收入來源。但《有物報告》的產品性質,並不適合走一般大眾媒體的商業模式。
由於《有物報告》走的是小眾、垂直媒體模式,訴求讀者為管理階層、有影響力、長期關心市場動態的領域內人士,和一般廣告主打的大眾客群不符合;加上台灣網路廣告模式較單一,無非就是點擊連結、下載、購買等即時動作,這與《有物報告》的產品內容性質相差甚遠。摸索了三年,《有物報告》仍無法確立商業模式,即使試著舉辦幾場演講和活動,收入依舊難以為繼。
突破》
善用科技工具 推出會員訂閱制
2015年3月,《有物報告》做出台灣網路媒體史無前例的創舉──採用「會員付費」機制,推出訂閱式電子報《Key Points》,以每月300元或每年3,000元的金額向讀者收費。
周欽華解釋,《有物報告》敢這樣嘗試,最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工具的進步以及民眾消費習慣的改變。訂閱制並非嶄新的商業模式,日常生活的水電費、第四台、手機月租費等,都屬訂閱經濟的概念。而網路訂閱經濟遲至近幾年才開始被注重的原因,就在於科技的進步以及網路社群的普及。
隨著台灣相關網路支付服務陸續跟上,加上網路購物普及化,台灣人逐漸對網路支付系統產生信任感。《有物報告》選擇此時走上付費訂閱制,實則經過縝密的思考與觀察。
周欽華認為,工具產生的便利性非常關鍵,在缺乏相關科技的年代,就連台灣知名音樂訂閱串流服務KKBox,也是維持每月透過電信公司扣繳會費的付費模式多年後,才轉為信用卡線上固定扣款。如今網路社群的普及,也有利於《有物報告》這樣的小眾媒體的推廣宣傳。因為,不需負擔更多的行銷費用,透過社群的轉傳、分享力量,小眾媒體就可跨過中間通路直接與讀者接觸。
▲周欽華認為,台灣付費科技工具的普遍化以及消費習慣轉變,是《有物報告》可以成功的關鍵。葉俊宏攝影
扎根》
確立產品價值 吸引讀者付費
「台灣讀者願意為了網路內容付費嗎?」這是周欽華在推廣付費訂閱制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對於這個疑慮,周欽華淡定回答:「我不覺得台灣有這問題。」他觀察到,台灣面臨的是「選擇過多」的情況。手機一滑開,大量資訊流入,聳動的標題、廣告的遮擋……光是篩選出真正需要的新聞,便要花去大量時間。「選擇變多,搜尋的成本變高,對很多人來說,只要確保每天有我喜歡的資訊,那我就願意付錢。」
周欽華表示,《有物報告》不僅是網路科技媒體,更是一家時間管理公司,每篇文章的最終目的都環繞在「讓你的閱讀時間更有價值」。
「我們比較像公司策略部門,幫讀者整理資料,提供實用性資訊。」這點從《有物報告》的編輯原則可略知一二,例如文字簡潔、必須提出建設性建議、語氣理性專業、論述需有條理。「我們要做的是提供讀者這段時間好的體驗,至少這十分鐘比你平常滑手機更精采。十分鐘到,你就可以走了。因為我們不靠廣告,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十分鐘的體驗做好,這就是我們提供的價值。」
因此,如何確保每天的資訊都能符合讀者的喜好,並且維持文章品質,成了《有物報告》最關鍵的問題。
變革》
質與量難以兼顧 歸零再出發
《有物報告》擁有超過150名主筆,來自不同科技專業領域,但公司團隊只有三位正職員工,無論是管理主筆群或維持文章內容的一致性,都得耗費大量心力。
周欽華表示,「體驗不一致、品質不齊」是《Key Points》發展到後來最嚴重的問題。「電子報每天三篇文章,一個月產量將近八萬字,相當於一本書,所以每個月收300元其實是很合理的。但問題在於,讀者不見得每篇都想看,這個問題在網路上很嚴重,讀者會認為付了錢,卻有三分之二沒有價值。」
於是,周欽華與編輯團隊嘗試各種方式來提升讀者的滿意度,包括開授編輯課、與作者保持密切溝通等。然而隔行如隔山,有些主筆很會說但不見得會寫,加上產業領域跨度過廣,導致每期電子報的文章品質不均、主題發散、風格落差大。
質與量無法兼顧,造成訂閱數多、退訂數也多的現象,這對於內容原生媒體來說是個大危機。周欽華表示,從2015年推出電子報到2016年底,會員訂閱數每月都有穩定成長,累積超過一千名會員,公司月收入達到三十萬,財務其實很穩定。「但也看不到未來有何大幅擴展的機會。」
營收成長緩慢,現有客戶群總有一天會吃完。考量再三後,周欽華決定結束《Key Points》。
▲為解決產品體驗不一致的缺陷,周欽華決定停掉《Key Points》,推出新產品《科技島讀》。
定位》
重新出發 回歸單一主筆形式
有了《Key Points》的經驗,周欽華重新定位內容,聚焦文章屬性和品質。2017年6月,他推出新產品《科技島讀》,會員訂閱價每月169元,預計每週產出三篇文章,以兩千到三千字分析評論為主,主要內容仍是科技商業策略,但作者只有他一人。
回歸一人為主筆、呈現個人觀點的形式,《有物報告》轉了個大彎,再次做出大膽嘗試。周欽華仍一派淡定:「之前照領域區分文章的方式,我發現是不對的,那是傳統大學科系的分類方法。我認為,人天生比較容易理解人,認識他就知道他的專長,決定要不要相信他,也知道他的興趣。對於我們這種to C(消費者)的產品來說,這樣可能比較自然。」
將自己設定為產品形象代表,是否要挑戰成為「知識型網紅」?總是面無表情的周欽華忽然緬靦地笑了笑,強調《科技島讀》還是以客觀理性分析文章為主,從台灣角度出發,希望提供給讀者零距離、實用性的科技新聞評析。
周欽華認為,不同於近年很紅的專案募資,訂閱制是一種長期性服務業,如何將產品完善,吸引消費者願意長期、固定買下服務,才是身為內容製造者最需要用心的方向。《科技島讀》未來也會嘗試舉辦實體行銷活動,透過面對面的方式,與消費者多多培養感情。
《Key Points》雖然走到了終點,卻是《有物報告》的新起點。周欽華對於付費訂閱產品仍充滿信心,他認為台灣現在的環境更適合付費訂閱制的發展,也相信有了以往打下的基礎,《科技島讀》的未來發展將更令人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