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长庚养生文化村 不只是养老

「长庚养生文化村」占地广大,环境清幽。长庚养生文化村提供
第134期
曾允盈

老人照护问题,近年来渐由家庭转向社会,不同银发机构适合的对象与年龄各不相同。台塑集团创办的「长庚养生文化村」,占地34公顷,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退休养护体系之一。高龄86岁的台大荣誉教授齐邦媛入住四年多,完成巨作回忆录《巨流河》,也让养生村备受瞩目。

养生村主任李陈菁渊提及,台湾的老人养护和日本的模式接近,日本也是用这样人际交往的典范,让长辈彼此之间产生连结,进而扩大成为小区与小区的连结。然而台湾「长期照护政策」却比日本「介护保险」晚了很多。结合医疗资源,整合一个丰富且自给自足的退休住所,让退休生活更有尊严,是长庚养生村成立的目标。

回归「庙口文化」》

多元的休闲课程与小区式的交往

就像乡下的庙口文化,长辈们聚集在特定地方分享彼此的生活,把每个人都带出家里,彼此的连结正是养生村积极建立的,这样的生活对老化的社会很有帮助。而人群交往的快乐,有时会让长者忘记身体的病痛。

养生村用各种方法维持长辈们与亲人、朋友的往来网络,建立详细的数据系统。如超过一段时间没有亲友探望,即会介入拉近彼此的关系;而孩子越有成就、儿女不在身边的长辈通常越孤独,也格外需要关怀。

多元的休闲课程,更是长辈们丰富生活的来源。上课时出的作业,成为与儿孙之间的桥梁,从帮忙做作业开始,与爷爷奶奶更有话题、更有交集。

为鼓励长辈们尽量走到户外,养生村提供多种免费的接驳车。一天1至2班到东区、西门町买东西;也和卖场合作,每天接送长辈两趟;还有在传统市场停留一小时的班车;每半小时一班接驳往林口长庚的车,载长辈们去看「喜欢的人」──长庚的医师们。李陈菁渊笑说,长辈们没事也爱搭车去和医师聊天,生活很快乐。

长庚养生文化村取名「文化」,正鼓励长辈们培养新的兴趣,也希望分享彼此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经验,写下生命的记忆。养生村是旧时代和新时代的传承融合,60岁到100岁的差距其实很大,价值观和社会期许也不尽相同。李陈菁渊提到,一位明志科大退休的校长,人生经历丰富,每周在村内开课一次,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故事。在这里,他们讲着同样世代的语言,同伴情谊的帮助甚至能够减缓老化的速度。

养生村现在约有600位长辈,55%来自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等大都会,以军公教最多;45%自海外归来,以美国、加拿大华人区最多。传统观念里,把父母送出家庭即为不孝,但子女如果没有时间照护陪伴,父母日夜独居在家真的是最好的安排吗?退休后到养护机构生活的养老观念不似旧时,已是很大突破。

结合医疗体系》

让长辈活得健康有尊严

从前在庙口的生活丰富,但身体状态却不能随时有人照应,养生村希望给长辈们一个态度,就是「健康的生活」。

与林口长庚医院结合的健全医疗系统,是长庚养生村的重要特色。完善的病例系统,提供不同年纪与身体状况的长辈不同标准,定期检查。入住的长辈分成高危险群、亚健康、健康三种,集中医护资源在最需要照护的长辈身上,以健康分类照护。

另外,针对三种健康状况不同的长辈,养生村每隔十二个小时、八个小时、四个小时,会有护士打电话到房间关心。健康照护透过制度化的时间落实,大家都很放心。

「医疗永远是我们可以领先中国的。」李陈菁渊说。医疗的技术连结照护的经验,是长庚体系珍贵也让人信任的资产。

 

为生活而非养老》 季泽生与郎咸宁趁年轻入住养生村

季泽生与郎咸宁伉俪被长庚养生村戏称为「幼幼班」,刚满60岁的他们正值壮年,身体健朗。对他们而言,住到长庚养生村是为了生活,不是养老。夫妻俩打破降低生活自主能力者才要住进来的观念,趁着年轻住到养生村。

1995年,季泽生夫妇因为工作关系离开台湾到新加坡,辗转到大陆,再到美国住了六年,2012年决定回到台湾定居。2010年他们开始为退休后的生活作准备,考虑各地的环境后决定回台,季泽生可以陪伴在台湾的母亲,也能回到政大国贸系兼课,分享多年来的实务经验。

不同季节试住三次之后,长庚养生村最后成为他们生活的寄托。除了台湾的医疗系统相对健全,沟通容易,不同于其他的养护中心外,养生村环境自在、腹地广大、休闲生活多元,也是吸引他们长年入住的原因。

在养生村学二胡的郎咸宁、学数位摄影的季泽生,都学出了兴味与快乐。两人一同安排时间出国探亲、玩乐,也各自在养生村的社团充实生活,发展兴趣。他们同时也是「住民志工」,分别在计算机组和咨询组为其他长辈解答计算机问题。擅用计算机的郎咸宁开朗地说:「这是我们可以付出的。」

老一辈孤独微弱呼救却无人听见的新闻时见,许多人不得不未雨绸缪地想,如果是自己或另一半孤身一人时能否承受。郎咸宁说:「住在养生村会有人适时搭一把手。」这是他们放心前来的原因。

养生村鼓励大家认识新朋友,两人的生活重心不只有彼此,即使发生甚么事也不会孤独余生。对郎咸宁和季泽生而言,健全的照护和关怀,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附加价值。看着他们谈话时的默契与笑容,生活的满足早已写在脸上。

还是故乡最好》

89岁周神通旅美24年后回台学习独立生活

89岁的周神通1989年从药厂退休后,跟着在美国念书的孩子住到纽泽西。在美国,孙子上了大学,阿公就鼓励他们搬出家里,学习独立靠自己生活。24年移居异乡的生活,周神通在美国看到养生村的广告,觉得还是故乡比较好,「这都是神在带路。」他笑着说。

至今年8月来养生村就满两年了,周神通说,清幽的环境和干燥的空气很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18公顷的户外活动空间,和美国的生活环境接近,喜欢运动的周神通可以四处散步走动。在养生村买龟山小农种的有机蔬果,也是他很开心的一件事;每周四还有小农市集,与龟山地方连结,住民买得不亦乐乎。

周神通的家族有近百人,每年会从美国、台湾、新加坡各地前来聚首。平时孩子们轮流来陪他聊天,出去散步,住在养生村并不孤单。信仰基督的他,每周会在养生村二楼礼拜堂礼拜,还参加日语歌谣教唱班,生活非常丰富。

养生村每天有免费接驳车往返台北、桃园、中坜与长庚医院,全年无休,想到哪里随时可以去。只要身体状况良好,外在条件不会受限,周神通可以自在安排每天的行程。

内部是小区式的生活模式,建立长辈之间、长辈与照护者间亲近的往来,对外也与桃园龟山小区、林口长庚医院建立良好的互助网络;长辈们彼此之间自发性地关怀和帮助,是长庚养生村的特色。也因为「老有所终」,且人人「皆有所养」的理想,「养生文化村」正一步步构筑起台湾老人未来的生活天堂。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詩肯柚木 Feel at home
詩肯柚木從1974年在新加坡創立了夏威夷室內設計公司開始,經歷北歐的學習與市場了解,並於1984年決心創立自己的家具品牌「…
VuVu野菜農園 原汁原味最健康
這是一個需要有熟門熟路的村民帶領才知道怎麼去的農園。達仁鄉森永村是台東縣最南端的排灣族部落,台九線從村外路過,沒有帶入川流不息的車潮,…
請教別人,但不要依賴別人
俗諺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句話雖然明顯是在揶揄(而且我自己顯然就是該被這句話消遣的對象),但是它也揭露一個職場真理,那就是:…
林飛帆對兩岸三地學生說的話
身為一名長期從事學生運動的先鋒,林飛帆有甚麼話對兩岸三地的年輕人說? 對於台灣的學生,林飛帆分析,…
北投加賀屋 誠心服務成就口碑
溫泉之鄉北投,是台灣溫泉文化的起源地,也是日式建築保存相對完整的歷史小鎮。沿著小山坡路朝地熱谷散步,綠樹與日式建築相互輝映,…
中國經濟成長率創27年新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總體經濟資料,第二季度GDP成長率為6.2%。這是自1992年中國開始記錄GDP成長率以來最低的一次。…
「路過」夕陽湖景
我是個一搭上交通工具就會開始進入昏迷最後睡死的乘客,無論是汽車、遊艇、公車,甚至是會讓人滿臉風沙的嘟嘟車,只要位置夠舒適,…
2.4億「光棍」 中國單身經濟盛行的背後
中國雙11「光棍節」剛落幕,各大電商平台狂打單身用品,「一人食」家電銷售倍增。據官方統計,中國獨居人口將近1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