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公园绿地开发案争议,土耳其在6月初发生一连串大规模示威运动,引起全球关注。经过了一个月的发酵期,示威现场虽已不复当初一触即发的肃杀气氛。不过,接连的零星冲突不断在各地发生,政府和示威人士的态度,至今仍看不出有软化的迹象。与2011年改变中东局势的「阿拉伯之春」相比拟,许多人将这起事件称为「土耳其之春」。然而,土耳其民主化的春天,真的已经到来了吗?
护树擦枪走火
这一连串抗争的风暴中心,是位于伊斯坦堡塔克辛广场(Taksim Saqure)的加济公园(Gezi Park)。这个公园被政府强制征收作为购物中心用地,为保护近四百棵老树,环保人士陆续发动多场小型抗议活动。随着网络消息的扩散,示威人潮逐渐聚集,他们读诗、唱歌,在公园搭帐篷日夜守护,与拆除大队、警方持续对峙。直至5月底,示威活动仍以和平方式进行为主。
5月31日,反对者在现场与警察爆发意外冲突,原本和平的示威失去控制,警力开始集结,烧毁示威者帐篷并使用催泪弹镇压,造成许多民众受伤。目击者将现场画面上传至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警察执法过当的暴力手法随即引发社会哗然,当晚塔克辛广场便涌入了上千名愤怒的民众,他们高喊「反对法西斯」,要求停止开发加济公园,总理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必须向社会道歉、下台,其他城市也开始陆续出现声援活动。
但全国串连的示威活动并未迫使政府放低姿态,埃尔多安依旧坚持其强硬态度,认为抗议者受到国外势力或激进分子操弄,声言不愿和反对者沟通,并称抗议民众为「恐怖分子」,使得警民对峙的紧张关系迅速升高。
6月11日,警方进入塔克辛广场暴力清场,以催泪瓦斯、镇暴水枪、辣椒枪攻击抗议群众,连路过的市民都遭殃,许多人因此失明,甚至丧命。空气中充斥着催泪瓦斯的呛鼻气味,发射过的胶囊弹遍布街头,现场一片混乱。
埃尔多安执政引发民怨
广场附近的高级饭店纷纷敞开大门迎接伤员,许多医护人员自愿前来进行诊疗,曾经是伊斯坦堡最热闹、最时尚的塔克辛区,瞬间成为战场。此时,土耳其国内的主要媒体全都噤声,Facebook也一度被关闭,只能透过行动装置登入。土耳其CNN甚至在冲突最严重的期间播放企鹅纪录片,政府意图歼灭反对者势力的态度相当明显。
这场因环保问题而引发的警民冲突,其实并非演变为引人注目的全国性示威的真实原因。真正导致民怨迅速延烧的,是多数民众长期以来对总理埃尔多安政策方向的强烈不满。
埃尔多安自所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Adalet ve Kalkınma Partisi,AKP)于2002年夺得国会大选后,便一直连任总理至今。在位之初,埃尔多安对内全力发展经济,对外平衡中东地区外交,短短时间内便将土耳其推上「小金砖」地位,全球能见度大升,民族信心也受到鼓舞。一般土耳其民众都将这样的转变归功于埃尔多安,使他成为当时最受爱戴的政治人物。
然而,随着执政势力越来越大,埃尔多安领导的AKP党开始伊斯兰化。他开始推行许多带有伊斯兰色彩的法规政策,例如开放学生与教职员戴头巾、禁止夜间卖酒、禁止空姐擦口红等具有争议性的法案,政府部门也时不时爆出丑闻。为了封锁消息,他控制媒体、关押记者,还利用宗教力量煽动群众,铲除异己。这些专断独行、几乎要将土耳其「政教合一」的作为,都与土耳其国父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ürk)当初推翻奥斯曼帝国,主张政教分离、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理念背道而驰。
土耳其民众发现,他们敬爱的总理变了,或者说,AKP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土耳其民主最冷的冬季
在这场抗争中,埃尔多安的强硬发言更让民众感到心寒。他说:「或许你们觉得我很残酷,但你们不过就只是那50%(因执政党的得票率超过五成),我更关心的是另外那50%。」这样高傲的态度更显现出执政党的有恃无恐。
虽然当局于6月13日曾释出善意,希望透过公投决定加济公园的去留,但民众对公投普遍抱持怀疑态度,双方沟通没有进展。除此之外,首都安卡拉的抗议规模日益扩大,警民冲突天天上演。
这场全国性的大规模抗议行动,截至6月底为止,共造成至少6人死亡,上千人受伤。由于民众愤怒难以平息,土耳其主要地区目前仍垄罩在一片紧张气氛当中,股市、币值下跌,经济受到影响,堪称是埃尔多安执政十年以来面临的最严重挑战。
在执政党的强硬态度以及尚未建制完善的民主制度下,「土耳其之春」看似尚未到来。不过,沉睡已久的民意似乎已然开始苏醒。眼下或许可以说是土耳其民主最冷的冬季,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