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涨价潮即将来袭,包括电价、高铁票价、油气价格,可能在10月同步调高,国内航班机票、台铁票价、各风景区停车费等也可能在明年跟进涨价。主计总处说,10月调涨电价后,今年的经济成长率将减少0.02个百分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上升0.06个百分点。官员认为,如果加上其他涨价项目,将冲击到未来半年到一年的物价与经济成长率。
相较之下,「什么都涨,就是薪水没涨。」上班族似乎变成穷忙族。行政院主计总处调查,今1~5月「名目平均薪资」比去年同期减少0.76,考虑通膨因素后,「实质平均薪资」更减少2.16%,为史上第三大减幅,仅次于2008、2009年金融海啸时期,目前实质平均薪资48725元,还不如1997年的49009元,实质薪资倒退16年。许多人已经10几年没加薪,甚至薪水「倒退噜」。入不敷出将让家庭经济压力更大。
物以稀为贵。依照经济学的供需理论,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又有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2种型态,电价、油气价格、高铁票价等调涨,主要原因是成本推动,因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基本的油、电成本上涨了,为了维持获利,民生物价也将跟着涨价。但是,民众的荷包为什么没有变大?为什么不能要求老板加薪?骂政府、骂国营事业涨价,偏偏就是没人敢骂老板「为什么不加薪」。而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员、减薪,受薪阶级层真的感觉很弱势。
10几年来,随着企业外移,国内的工作机会减少了,相较之下,供应过剩、同构型的劳动力过多,薪水当然很难调高。近几年,职场新鲜人平均要花半年到1年来找工作。劳委会调查发现,2012年大学毕业社会新鲜人平均起薪仅26,722元,相较于13年前(1999年)首次调查减少740元。台湾的大学生增加了,大学生的素质和企业的人力需求若没有相应提高,按照供需法则,薪水也就涨不了。你不做了,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想进来呢。这种情况下,员工有什么谈判的能力?
从另一方面看,现代社会生产技术进步了,大量生产商品,但是,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也增加了。举例来说,手机、计算机厂商一再推出新机型,刺激人们消费,汰换掉旧品,这些还能用的旧品就这样生命告终了。人们一再购买,享用差异不太大的商品。求新求变的物质欲望让开销增加,感觉越来越不够用。企业也因为生产太多相似的商品,竞争加剧,必须花费更多人力、物力去营销,但是,公司获利不高,员工薪水就很难调升。
从企业生产来看政府政策、人才教育,是否也有相似的资源浪费?如果政府没能创造环境鼓励企业增加在国内的投资生产、企业没有转型创造更高附加价值的商品、受薪员工没有提高自身的可用价值,是否也像商品一样被消耗、浪费掉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