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花蓮的陶藝名家彭雅美,刻正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舉行「彷彿若有光」彭雅美雕塑個展。彭雅美勇於突破,結合陶土、大型不銹鋼與銅的創作形式,首度呈現高難度的金屬雕塑技術,帶來視覺震撼!也寓意堅韌的花蓮走過強震、強颱的天災考驗,重新出發,人間萬物充滿希望和力量。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彷彿若有光」彭雅美雕塑個展。
「彷彿若有光」 生命充滿希望和力量
投入陶藝領域40年的彭雅美,一生懸命。近10年來以「蕨類植物」系列作品勇闖國內外陶藝競賽,屢獲大獎。包括2014年美國伊利諾州藝術協會、2014年澳洲黃金海岸陶藝獎;2015年台灣金陶獎;2016年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2017年台灣陶藝獎創作獎、2017年義大利瓜爾多塔迪諾國際陶藝競賽、2017年總統府藝廊展出6個月;2018年西班牙L’Alcora國際陶藝競賽,並獲博物館典藏。
繼2018年花蓮石雕博物館個展、2019年鶯歌陶瓷博館個展後,作品〈大介無限 (Boundless)〉、〈零極限(Zeo Limits)〉雙雙再度入選2020年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決賽。此後,彭雅美持續創作,作品屢屢令人驚豔。
此次應花蓮縣文化局邀請,重返石雕館開展。彭雅美表示,展題「彷彿若有光」語出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她透過作品表達生命都要有光來照亮內心,才能充滿希望和力量。
「蕨類」雖是渺小卑微的存在,卻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國內外首度開箱 結合不銹鋼和銅的「風起雲湧」
在自然界中,「蕨類」雖是渺小卑微的存在,卻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彭雅美想傳達的信念是:「不論人生多麼困難、寒冷、嚴峻,我們可以像蕨類一樣,勇敢無懼,永不屈服,讓我們的生命像花朵一樣美麗綻放!」
展覽創作理念來自於宇宙「Cosmos」,其意源於古希臘文「美麗的秩序(beautiful order)」。古希臘人認為:宇宙雖然千變萬化,但一切事物都井然有序的規律運行。人世間的種種終將走向壞滅,但美好的事物會留下來。
彭雅美說,近年來世界各地災難層出不窮,包括疫情、地震、颱風、水患等。身為陶藝家,她的作品經常受災,當作品運往世界各地參展或參賽時,嘔心瀝血之作也可能受損,所以,她希望創作出一個新的系列來傳達永恆的精神,首度跳脫陶藝媒材,挑戰金屬系列。作品會消失,但創意永恆,不管外界如何混亂,仍然要保持初心,不畏艱難向前行。
不鏽鋼材質呈現的鏡面,隨光影與環境流動。
此次個展,彭雅美精選歷年代表作,包括「蕨類系列」、「時空之花」、「繁花無盡」、「泡影如夢」、「剎那。永恆」、「種子的旅程」6個系列。以及砸下重金、經歷多次失敗,終於大功告成、國內外首度開箱結合不銹鋼和銅的「風起雲湧」系列,融入「蕨類」系列向內蜷曲起伏的造型,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的不鏽鋼鏡面效果看見蕨類不同的姿態,也內觀自己的心靈境界。
「彷彿若有光」彭雅美雕塑個展,自開展以來好評不斷,展期至3月30日為止。歡迎大家前來面對秀麗太平洋的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欣賞彭雅美獨特的創作風格,細品她與生命、大自然的人文對話和深刻思考。
「彷彿若有光」彭雅美雕塑個展
展期:114年1月18日至3月30日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花蓮市文復路6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09:00~17:00(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