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音樂之父」郭子究出生於屏東,自小受到教會唱詩班啟蒙,對音樂興趣濃厚,無師自通學會豎笛及小號。1942年來到花蓮,戰後任花蓮中學音樂教師,作育英才無數,並推動各類音樂演出。退休後仍致力於音樂教育,1999年因病辭世。
郭子究創作了許多合唱樂曲,尤以《回憶》(陳崑、呂佩琳填詞)傳唱最廣,成為花蓮的代表名曲。為感念其終生對花蓮音樂的奉獻,文建會於2005年3月,將郭子究居住約50年的花蓮高中教師宿舍木造日式建築,列為花蓮縣歷史建築。2006年再整修對面4棟日式宿舍,規劃為郭子究音樂文化館。
「修舊如舊」進行修繕 郭子究故居正式開放
郭子究故居閒置25年,雖外觀和內部維持原樣,但年久失修,逐漸頹敗。2024年在花蓮高中和財團法人花蓮縣郭子究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努力下,對故居進行大規模整修活化。
花蓮高中楊鵬耀校長表示,故居閒置25年,庭院的雜草長得比人高,加上2024年0403強震後連續的地震、颱風侵襲,屋況之差難以想像。所幸在校方編列經費,和基金會對外募集捐款的挹注下,委請專業團隊以「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營造「郭子究老師剛出去散步不久」的生活樣貌,開放給學生和社會大眾,認識郭子究的音樂生命史。
郭子究故居已於2024年10月起正式對外開放,免費參觀。
郭子究故居陳列了他修復鋼琴所用的工具。
郭子究故居已於2024年10月起正式對外開放,免費參觀。精彩的常設展包括見證郭子究音樂之路的樂器、錄音帶、手寫樂譜、音樂著作、牌匾、獎杯等,以及他和家人、學生的相片,還完整陳列了修復鋼琴所用的工具,不但見證歲月的痕跡,也充滿濃厚的歷史感和懷舊氣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郭子究的女兒郭淑慈、兒子郭宗愷和郭宗恆皆在故居出生,高中畢業到外地求學以前都居住於此。當時,郭子究單靠一份微薄的教職薪水難以養家,就在家裡飼養一些雞、豬、羊以貼補家用,姊弟三人小時候都要幫忙照料、放牧。
郭子究的子女們,非常感謝校方讓一家人無償住在宿舍,經歷無數次大小天災,校方都主動協助修繕。如今,在花蓮高中校長楊鵬耀、館長鄭宏成、基金會執行長周耕俐等人的奔波、協助下,看見舊家呈現出新面貌,心中無比感恩。歡迎更多遊客前來故居,一同緬懷父親對音樂教育的貢獻。
《斗‧器》—谷孟芸小木器創作展。
《斗‧器》—谷孟芸小木器創作展
除了常設展之外,郭子究故居亦開闢一方藝術展覽空間,推廣藝文活動。目前展出谷孟芸新系列創作:《斗‧器》—谷孟芸小木器創作展。谷孟芸結合漂流木和木工技法,製作出兼具實用性、藝術性的中小型家具、家用品。本展覽以「器」為核心,強調器物的實用功能、審美價值,並以「斗」作為靈感,象徵盛載、共享與匯聚。
谷孟芸創作風格獨特。小木器作品線條簡潔、設計巧妙,賦予漂流木嶄新的生命力,展現自然與工藝的創意巧思。她細心雕琢,在漂流木的天然線條下,呈現出味覺也能具體貼近自然的作品,搭配展場的木造老屋,更顯出溫潤清新的格調。
常設展布置溫馨,展示郭子究的音樂之路。
《斗‧器》—谷孟芸小木器創作
展出地址:花蓮市民權七街1巷3號
開放時間:同郭子究音樂文化館。每週三至每週日,上午10:00至12:00、下午2:00至4:00(每週一、二公休)
展覽時間:2025年1月16日至2月16日
更多活動詳情,請關注臉書粉專「財團法人花蓮縣郭子究文化藝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