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s/watchinese.com/files/photos/12/012A4_057.jpg)
中餐館和其他族裔餐館漸成為流行趨勢。
Getty Images
第12期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性的經濟陰霾並未給美國中餐館業帶來寒冬。調查顯示,2007年初,全美有43,000多家中餐館,比15年前增加了近1倍,其中僅紐約市就有近2,300家。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引述《中餐通訊》(Chinese Restaurant News)的統計資料,至2007年1月為止,全國有43,000多家中餐館,比2002年的36,000多家及1992年的30,000家增加不少。其中紐約中餐館的發展最快,2007年初已達2,300家,10年前只有1,400家。
賓州大學教授澤林斯基早在1987年就預測,中餐館和其他族裔餐館將呈現大流行的趨勢。他說,「這個趨勢肯定還會繼續。唯一的問題是中餐館如何與其他族裔的餐館競爭。目前來看他們立腳穩當。」
《紐約郵報》特別提到紐約的「鹿鳴春」中餐館。13年前,「鹿鳴春」老闆在法拉盛開了第一家供應小籠湯包的餐館,現在已有3家分店。中國城分店的經理Raymond Wong說,「我老闆沒想到會那麼成功。在這以前,還沒有別的上海餐館和小籠湯包。人們都想來嚐新鮮。」
總部在加州的《中餐通訊》總編謝冰表示,對許多中國移民來說,開中餐館是實現美國夢比較簡單的方法。她認為中餐館的大發展歸功於此三個因素:中國移民增加、廚師創業及中國快餐的流行。
謝冰認為,三個因素之一的中國快餐屬低檔生意,發展吃力、但是簡單且風險少。然而,低品質的中國快餐也損害了中餐的形象。這種快餐相當於美國的「垃圾食品」──高糖、高脂肪,低品質的肉。
「從另一方面來講,至少是讓人填飽了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