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開玩笑說,員工和公司的關係,好比情侶在談戀愛,經常是「因陌生而相聚,因瞭解而分離」。由於離職對企業影響很深,因此管理專家對於離職問題的討論也相當多。一般認為員工離職率過高,會衍生訓練成本提高、員工士氣受到影響、工作交接不清等問題。而員工的流動率太低,則組織不容易有新血注入,組織容易變得較僵化封閉,員工也容易變得過於安逸。對於離職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從個別離職人員的原因進行瞭解,或者從整個公司或是產業的角度,進行離職現象的分析與探討。
離職就像情侶吵架分手
員工離職的原因很多,有時是公司的問題,有時是個人的因素。員工在離職的時候通常會有許多考量,有時候基於人情世故,不見得會說出真實的離職原因。例如:明明是員工不適應主管的管理方式,但是離職單上卻寫上生涯規劃或是家庭因素,這種情形在講求人情的東方社會更加明顯。有時離職就像是情侶吵架分手,孰是孰非很難論定。因此,要找出員工真正的離職原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於個別的離職原因難以深究,有時從整體來探究離職現象反而可以找出一些問題。例如:不同產業的離職率會有所差異,速食業、餐飲業離職率普遍較高,這是因為此類工作時間長、待遇較低以及進入門檻較低等。此外,不同的組織文化也會影響離職現象。例如:在《我在漢堡店臥底的日子》(My Secret Life on the McJob)一書中,作者傑瑞‧紐曼教授(Jerry M. Newman)提到企業當中有類似「軍人的小孩」(Army Brat)的文化現象。
老鳥和菜鳥的隔閡
身為父母的軍人經常因為調職更換工作地點,使得他們的小孩不容易交到朋友,而逐漸產生孤僻、內向的心理。紐曼教授發覺在某些離職率偏高的速食店中,核心的資深員工容易產生預期心理,認為新進員工會很容易離職,因此也不願意花時間認識新人,使資深員工自成一個群體。他們會說「自己人」才聽得懂的笑話,有自己的遊戲規則。而新進的員工則會因為難以打入資深的群體,加上工作上的困難,更容易產生離職的念頭。如此反覆形成惡性循環。
從上述的例子來看,管理者在看離職率的問題時,除了看離職率的高低之外,也應該從不同的面向進行分析與思考,包括離職員工的年齡、年資、性別、薪資等等。另一方面,從企業當中的小團體或社群的發展與互動,大到組織文化的演變,都可以是管理者進行觀察的方向。這些資訊都可以作為公司未來的人力資源政策,或是招募新進員工的參考,以降低人員的流動率。畢竟,高離職率將帶給企業高訓練成本、頻繁地工作交接以及老鳥與菜鳥分離的組織文化。減少「因陌生而相聚,因瞭解而分離」的狀況,將可降低高流動率所帶來的無形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