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愛寶島

麵線羹 南北大不同

麵線羹 南北大不同
第15期
魯魚

線羹(也叫做麵線糊)跟大腸麵線、蚵仔麵線都是用紅麵線、放紅蔥頭,看起來也挺像,吃起來也相似,那這幾種食物應該沒有什麼太大差別。不過,如果問到南部人,他們肯定會用力地搖搖頭,告訴你兩種食物其實差很多。因為大腸麵線放大腸,但是麵線羹放的可是有肉條、魚漿跟花枝漿,豪氣十足,口感豐富。但是大腸麵線其實也不是那麼單調,講究的店家,大腸可是滷到通透入味,與麵線的味道相得益彰。

這三種所用的都是用白麵線蒸過變紅的麵線來熬煮,而因為麵線混有米糠,煮起來糊糊的,所以最早叫做「麵線糊」,通常煮來當早餐或下午點心吃的。中南部菜市場角落,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小麵線羹攤。

其實,早期麵線羹是利用裁切過後剩下的麵線頭來煮,充分利用食材的剩餘價值。也正因為麵線頭長短不一,因而很容易用湯匙食用,柔軟易吞嚥,老少咸宜。為了吸引食客,店家多會放紅蔥頭或油蔥酥提味,然後放些魚漿或肉漿,就是一碗小小的滿足。後來麵線更受到普遍的歡迎後,麵線就變得比較講究了,口感也變得紮實許多。

這幾年麵線的生意競爭激烈,有些店家為了節省成本,用的並不是按古法蒸紅的麵線,而是用色素加醬油去染色。這類麵線的口感就沒有那麼柔軟,飽足感會比較強,但還是有麵線糊的樣子,與古法麵線口味各有千秋。

不過麵線不耐煮,煮久會爛糊,所以通常不敢一次煮太多,用換鍋方式來替換。所以如果看到久煮不爛的麵線或看到店家用地瓜粉或太白粉勾芡,那店家採用的可能不是傳統的本地麵線。

全台知名度最高的麵線應該是在西門町發跡的阿宗麵線了,特別的滷大腸與柴魚加香菜的口味,衝突又平衡;加上烏醋、辣椒醬跟蒜泥,那口味就非常猛烈過癮了。如果不習慣這種「有個性」的重口味麵線,位於同安街往水源路方向某間廟前的麵線,口味就溫潤許多。這間麵線店並沒有店名,但卻不影響門庭若市的人潮。這家麵線的特色是湯底比較清淡,放了大腸、肉羹、貢丸跟筍絲,既保持傳統麵線的味道,又兼顧清爽耐食,連吃兩、三碗的人大有人在。筆者曾經連續一週天天報到,大排長龍的打包人潮簡直叫人嘆為觀止,而且大部分來客都是一口氣打包十包以上,年輕的老闆跟老闆娘經常是忙到不可開交。萬華東園街巷內也有一家只賣傍晚的小吃攤,大腸麵線料多實在,口味紮實適中,是艋舺當地人吃下午點心的私房小店,三個小時就賣完了,其他的形容大概就是多餘了。

中部鹿港地區的麵線糊也是出名地好吃,原因是使用了傳統的扁細麵線頭(多半是碎麵線)搭配最簡單的煮法,湯底只用簡單的豬骨湯跟蝦米、紅蔥頭提味,料也只有簡單的肉羹或瘦肉裹粉,味道是麵線糊該有的原味,沒有過多的驚訝,單純但細滑潤口的滋味,卻會讓人一入口就停不下來地稀哩呼嚕到見底。鹿港麵線的平實內蘊有如安靜低調的鹿港人,二十元一碗的價格也平民到讓人不會有負擔,有的店開上午,有的店開下午,總之都是讓鹿港人當點心吃的。

炎熱的南台灣其實是麵線糊的發跡地,也是台北大腸麵線的原版。由於台灣普遍臨海的關係,除了肉羹外,魚丸、花枝羹跟魚羹也常當配角,堪稱豪華版麵線羹。相對於鹿港麵線的細軟,高雄的麵線顯得寬厚有嚼勁許多,口味也比較偏甜。自立市場對面的麵線羹專賣店,肉羹帶一點中藥味,令人回味。大部分的麵線羹小店都會兼賣其他點心,例如鼓山哈瑪星附近或明星街上有黑輪攤兼賣麵線糊的小鋪,雖名不見經傳,但是生意好到不行。尤其是後面那一家,吃完婆婆煮的麵線糊後,再來一杯十元的古早味紅茶,據高雄學子形容可是最高享受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lativ事件後的「台灣製造」
紡織業是夕陽產業?曾經堅持「台灣製造」(MIT)並因此迅速竄紅的lativ平價服飾已成明日黃花?國際市場又是怎麼看待「MIT」呢?…
由公共財看立陶宛、新加坡的台灣主張
現代社會都有一些不屬於個人而由大家共同使用的「公共財」(Public Goods),如道路、治安、和法令制度等等,這些公共財若不足或不好,…
澳洲的紅色憂鬱症
澳洲總理朱麗亞‧吉拉徳(Julia Gillard)日前在美國國會一席動情的演說,再度激起了澳洲輿論對於澳洲該如何平衡「澳中」與「澳美」…
文化結合時尚 乾唐軒從台北101眺望國際
台北101是許多國際旅人認識台灣的第一站,竹節般的樓層緩緩伸向藍天白雲,彷彿娓娓道來台灣的品味美感。2014年於五樓開幕的「文創101」…
中國護照為何在海外不管用?
台灣自7月4日正式開放與中國大陸的周末包機直航,將有更多大陸旅客來台,不但國際媒體強烈關注,台灣民眾也是心情複雜。因為在分隔半個世紀後,…
活動櫥窗
向奧美學品牌影響力 台灣奧美策略長施淑芳和數位長黃韻芝聯手出擊,教你掌握消費者變化多端的行為生態。如果你是品牌經營者,…
薛永昌逆向思考 打造彪琥製鞋王國
1990年代前後,台灣傳統產業因為勞工短缺及成本高漲問題面臨抉擇的當口,台商流行一句充滿無奈的玩笑話:「是要在台灣等死,還是要去中國找死…
千古戰神 北伐名將白崇禧(上)
中華文明五千年,用兵如神的將帥不乏其人,精忠報國的英雄難以計數。然而,若論在大戰中被敵軍尊稱為「戰神」的人,唯有民國時期的白崇禧將軍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