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際經濟情勢處於多事之秋。首先,美國次貸風暴讓美國的國內經濟挨了一記重拳,特別是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受傷最重。房市的衰退以及信用緊縮使美國聯準會(Fed)採取連續降息來刺激美國國內經濟。
但降息也非萬靈丹。前Fed主席葛林斯潘在去年9月曾提出警告:Fed過於積極的降息有可能使通貨膨脹惡化。Fed降息使國際熱錢紛紛湧進亞洲,亞洲各國資金湧入產生嚴重的通膨壓力。此外,原物料價格高漲,國際原油價格從去年9月每桶約80美元,到今年7月初已逼近140美元,漲幅超過75%。金屬、礦產、農作物的價格也不斷攀升。從美國今年6月進口物價指數上漲25.9%可以看出國際油糧漲勢仍然未歇,全球各地特別是亞洲國家都面臨高通膨的壓力。
需求面成長的刺激
儘管有部分專家認為原物料價格高漲是投機客哄抬炒作的結果。但另一方面,近幾年中國、俄羅斯、巴西以及印度等金磚四國的快速成長,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巨大影響無庸置疑。這四個國家合計約27億的龐大人口,占全球人口將近42%。龐大的人口,加上快速的經濟成長,創造了龐大的市場需求,這與原物料價格飆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消費者與企業的連帶關係
通膨中商品的價格會越來越貴,錢的價值會隨著時間遞減。因此每當通膨發生時,黃金、藝術品、房地產市場就會變得熱絡,因為有許多投資客會將錢投資在這些物品中來「保值」。在所得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的購買力會隨著時間而遞減。商品價格上漲將使消費者的可支配所得降低,連帶使消費者信心下降,買氣也會變得保守。
對消費者而言,通膨使消費者的購買力減弱。對企業而言,首先面對的則是成本的上漲。原物料上漲使企業採購直接材料、間接材料的成本提高,提高生產成本。油價的上漲也會導致運送、配銷成本的上升。
此外,過去水、電等能源的成本,在企業經營的成本當中相對低廉。在台灣主要倚賴火力發電,在石油、煤炭等能源價格飆漲的情況下,電力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近日政府也宣布調整電價逾12%。此外,根據「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近10年內,全球水價正在不斷上升。雖然因為政府補貼使得民眾感受不到水價上漲,但是在水資源取得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未來水價的調整是可以預期的。
通膨的影響是全面性的,部分產業如原物料與能源的供應國,如:巴西、俄羅斯等,是從價格上漲中獲利。但對大多數的產業而言,面對的是成本上升與消費者信心疲弱。如果國家經濟成長率不能超過通貨膨脹率,更可能帶來經濟衰退。
企業的因應之道
對企業而言,由於原物料變成賣方市場,想要求降價已是緣木求魚。企業要做的是設法保持原物料供貨的穩定。企業除了簽訂長期合約以確保供貨穩定之外,還應盡量保持原料庫存的充足,一方面可以減少漲價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是避免被供應商斷貨以及缺料的情況發生。
另一方面,企業的成本結構可能會產生變化。過去製造費用占企業成本的比例可能不會太高,但是在水、電、氣等成本上漲後,企業的製造費用可能會因此上升,占成本的比重也會提高。以運輸業而言,包括陸運、航運、船運等,油價的上升更是直接大幅影響成本。在原物料以及能源的使用上除了盡量節省之外,也要設法開發低成本的替代品,或是提出更具經濟效益的配送方式。
在通膨中消費者信心降低且購買力不足,因此,企業必須設法將產品價格壓低,才能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企業必須以大量而有效率的生產方式來降低成本,同時進一步降低產品售價,才能獲得消費者青睞。
最後,企業必須重新評估財務結構。持有過多的現金對企業而言是不利的。將部分資產配置在土地等固定資產中,同時保持穩定的現金流量對企業而言是一種較有利的選擇。
企業在高通膨下所面對的是原物料、能源價格的高漲,成本結構的改變以及消費者信心的不足,企業在高通膨的環境中應做好最佳的準備以及因應之道,才可在嚴酷的環境變化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