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愛寶島

老館子滋味

老館子滋味
第19期
魯魚

雖然是挺善變,但是會念舊的矛盾個性,經常是反應在吃這件事情上。年輕人喜歡嚐鮮,吃東西也趕流行,麻辣鍋、潛艇堡、歐義料理、豬排、咖哩、居酒屋,都是青春聚餐好場所,這些餐館比較少見爺爺奶奶輩涉入。難道是年輕人的口味重嗎?倒也未必。如果家裡有長輩的讀者,不妨問問他們的看法,我猜大部分得到的答案是三個字:「吃不慣。」

那長輩們應該是比較喜歡中菜囉?這答案對了一半。這幾年中菜在一些天才師傅的運用新食材跟創意改良下,有了令人驚豔的發展,有的甚至已經達食藝的境界。不過長輩們,尤其是外省籍的爺爺奶奶,對於舊式口味的中菜還是情有獨鍾,非得這麼煸、這麼過油才道地。大家也知道,又油又鹹的川揚江浙料理對老人家血壓不好,但是,就得是那樣差一個步驟不行的味道叫老人家魂牽夢繫,念念不忘。

開始注重養生的四、五、六年級生或許不解,但是待過國外留學或工作,有過在冬夜裡想念肉燥飯、蚵仔煎或牛肉麵到落淚的經驗,對於老人家對某道菜或某種味道的固執,或許就能夠比較釋懷吧。年少時期經歷過的美好味道,是會這般跟記憶揉合,悄悄躲在腦海裡一個叫做思鄉的深處,在某個機緣觸動後,會化成思念的美味,所以就難免執著了。

以前來台北探望長輩,長輩總是刻意地找名目帶幼年的我走遍永福樓、順利園、三六九、銀翼餐廳、鼎富樓或隆記等館子去嚐幾道菜。年輕的味蕾自然是不適應膩重口味,但是長輩剝著銀絲捲配鱔糊的滿足表情,白髮皤皤的那張布滿皺紋的孩子氣臉蛋,成為年幼印象的深刻風景。

隨著飲食的多樣化加上中菜改良,舊式口味的菜越來越難吃到了,見證數十年政治文化衝擊歲月的老餐廳,像北京的老胡同般也逐漸凋零,當年的盈客滿堂也已走入歷史,撐下來的,有的已不復原味,有的也開創出新局,但舊味道也漸漸地淡了。

偶爾喜歡在老餐廳裡用餐,喜歡這些老裝潢、老桌椅跟老服務員構築起的溫馨氛圍,老人家們在這裡彷彿又回到當年的意氣風發,親熱寒暄話當年。口味呢,當然也該是幾十年不變的好味道,不然,那記憶的橋段可能就會有那麼一點不完整。

即使是銀翼的一碗煨麵、小籠包、鱔糊、一盤拌白菜心或隆記蔥炒豆芽菜高麗菜、百葉包肉、烤麩或菜飯這些美味的弄堂菜,都是蘊積了歷史的味道。老館子對年輕的貪吃鬼來說是寶山,味道總是新鮮,常常會不自主地貪點,這時叔叔阿姨侍者總是會很有良心地提醒不要點太多,除非你擺明了要打包回家。老餐廳希望客人吃得高興的心意總是不小心大過了賺錢的考量。因為如此,老一輩的文人雅士也愛在此縱談闊論,大開文學宴。

雪菜柔嫩微嗆香氣與煨麵溫潤地與老母雞湯滑入喉間,或者夾雜著蔥香、黃豆香氣的豆芽在齒間軟嫩清脆,老師傅的火候就是會讓人咀嚼回味再三,「哎,就是這味了。」當然,我們仍然可以深究分析這菜好在哪裡,特別在那裡,但這客觀就少了人情味,即使按食譜操課,就是不可能拿捏出老餐廳的味道。少了的那個味道,不是甜也不是鹹,那是情感跟時間的香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戴勝通由「帽子大王」到「雜誌新貴」
走進台北的大型書店,通常第一個映入眼簾的,不是目不暇給的新書,就是令人眼花撩亂的上千雜誌。紙本出版這一行,可謂百花齊放、競爭激烈。…
打造40年外貿美妝品牌 「牧人」成功轉戰台灣市場
台灣美妝市場眾家品牌各領風騷,韓系、日系、歐美系等舶來品在開放專櫃上一爭長短。近年來卻有一支道地的MIT品牌「PSK深海美肌專家」,…
大地震正在顛覆港日關係
4月1日夜裡,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亮起點點燭光。這個只有六四與中秋才出現的夜景怎麼會在這時出現?是愚人節的把戲嗎?不是。這晚,維園舉辦了「…
香港政改戰如此結束:烏龍?陰謀?
2015年6月18日,擾攘兩年有餘,並且闖入世界政治螢幕的這場從諮詢到方案制定的香港政改戰以奇妙與詭譎的結果落幕。泛民振奮,建制喪氣,…
小孩本性如此?還是大人教的?
最近跟朋友聊天,朋友認為有些小孩本性很壞,甚至壞到她覺得小孩投胎的記憶沒洗乾淨,這輩子延續了上輩子的觀念。…
陳由豪的眼淚 曹興誠的笑容
  陳由豪流淚了,而且是「傷心」的眼淚;自稱是「小民」的曹興誠笑了,而且是「開心」的笑。在台灣留下數百億債務,…
還記得二戰時……
記憶還是遺忘?──《我記得》(Remember)(新片)導演: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演員:克里斯多夫‧普拉瑪(…
WV會員俱樂部讓你輕鬆擁有精彩人生
旅遊永遠是人們的最愛以及生活樂趣的來源,但參加旅行社不僅跟團趕行程、不自由又被強迫購物消費,而自由行又得一切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