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仍有許多重要的資訊無法在正式就職前取得,
因此,社會新鮮人找工作時,都需要花時間去瞭解和判斷。
社會新鮮人在找工作時,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到底要進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
從目前台灣的就業市場來看,撇開公家機關或是國營企業,單純以私人企業來說,大多數的社會新鮮人都偏好選擇進入大公司作為工作的首選。大公司的名聲響亮,福利與制度通常都比較完善,起薪通常也比小公司來得優渥。以台灣科技產業來講,許多大公司除了有保障14個月的年薪外,還附有績效獎金、年中分紅、股票等,難怪讓人趨之若鶩。
買跟賣的資訊不對稱
求職者而言,找工作是出售自己的時間跟能力。對企業而言,是用薪水、福利等條件來購買求職者的時間跟能力。而求職者會傾向尋找大公司作為求職的首選,其實與找工作這樁買賣中間有著嚴重的「資訊不對稱」有很大的關係。
現代資訊發達,許多求職資訊比過去充分許多,例如:薪資福利等,可以很容易在網路上查詢到相關資料。但是對求職者而言,仍有許多重要的資訊無法在正式就職前取得,例如:實際的工作內容、公司的文化、同事與長官的互動、公司的實際營運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性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對該工作的看法,甚至影響一個人的去職或留任,但這些因素都要花許多時間才能夠瞭解和判斷。
一般面談中,由於面試者眾,因此每一個面試主管能花在面試者的時間也不多,只能從很少的資訊中,例如:學經歷、證照還有簡短的問與答,來判斷求職者是否適合這個職缺。同樣的,在面試的過程中,求職者也只能從很短的時間來判斷這家公司好不好,因此「眼見為憑」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找工作眼見為憑?
許多大公司會用很多「看得到」的東西來吸引人才。例如:求職者一進門,飯店般豪華氣派的接待大廳便展現在眼前,讓面試者一進門就心生嚮往;如果進一步準備溫暖舒適的面談室,會讓面試者感覺工作環境的良好;接著讓求職者看到公司備有新穎齊全的健身房、可供休憩談天的咖啡吧、明亮寬敞的辦公室等等,再加上明確的薪資與福利制度,休假制度,結婚、生育等各種補助,這些「看得到」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求職者的不確定感,也容易增加求職者對該公司的信心與評價。
由於資訊不對稱,小公司找人才較大公司更為不利。首先,小公司知名度較低,求職者本身就不容易蒐集到公司的相關資訊。其次,小公司沒有豪華氣派的接待大廳,更不用說是健身房、咖啡吧。沒有這些「看得見」的公司資產或福利設施,求職者也比較無法感受公司的好處或價值。另一方面,根據統計,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大約只有12至13年,經營的風險較大,加上本錢沒有大企業雄厚,也不容易提供像大企業一樣的薪資福利。
小公司看不見的優點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要說小公司一無可取,小公司也有「看不見」的優點。小公司人少,組織較扁平,常常一人當多人用,做業務的可能兼行銷,說不定還兼客服,甚麼事情都要自己來。雖然工作可能是又多又雜,但是相對可以接觸較多的工作面向,學的東西、實戰經驗就很豐富。大公司分工細密,這些工作可能會分別由不同的人員來負責,每個人都是個小螺絲釘,工作的面向相對較小。要輪調,可能要先工作滿幾年,還要看有沒有缺。要做一些比較大的案子,可能還要排隊等機會。
另外,小公司組織扁平,溝通上比較不會遇到層級的障礙。例如:你想到一個想法,可能就直接去敲對面老闆辦公室的門,開門見山地跟老闆報告。老闆點頭同意就能馬上開工
在大公司,你想到一個主意,可能要先說服主管,然後再說服主管的主管,可能還要再說服主管的主管的主管……一份報告送上去,可能是退了再送,送了又退,花了十天半個月還在跑流程,還沒到老闆手上。如果是跨部門的任務,可能要設法協調隔壁A部門、樓下B部門還有樓上C、D、E部門,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意見與利益。公司大,組織就複雜,人多也有不好辦事的一面。
在小公司,所擁有的是未來成長發展的機會。很多人在小公司,看著公司由小變中,由中變大,當初一起奮鬥的人身價也水漲船高。但是,對求職者而言,這不是可以「看得見」的東西,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求職者也很難判斷這家公司是不是有潛力,在風險趨避的條件下,大多數人還是會先選擇大公司來求職。
對求職者而言,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優。錢,是最容易讓人判斷的指標,也是最容易讓人迷失的指標。而對小公司尋找人才來說,應努力設法減少求職者的資訊不對稱,比如:讓求職者瞭解公司的優點、未來的潛力與發展性、該工作職務未來的發展性等等,以降低求職者的不確定感,相信會更能幫助小公司吸引人才,找到志同道合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