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不然了。
而這些年來MIT已經是一定品質保證。
看看香港的前車之鑑,
那麼,台灣我們還需要急於簽署CEPA嗎?
中國大陸毒奶粉事件讓全球民眾意外地上了一堂「國際條碼課程」,現在民眾在超市買食品時,詳讀的不是包裝上的廣告或價錢,而是收銀機掃描器掃讀的條碼號。
EAN國際條碼(GS1 country codes)的前3碼數字代表產品國,表彰產品來源。現在民眾都清楚690~692代表產品來自中國;更仔細的民眾則連489也排除在購物籃之外──489是香港的EAN國際條碼前3碼。因為由香港製造的食品,原物料極可能都來自中國。
今非昔比的「港貨」
Made in Hong Kong在台灣民眾心目中曾經代表優質的商品,「港貨」二字帶著濃濃的舶來味。年節饋贈,來自香港的上等藥材與食材,更是高檔的表徵,展現送禮人的厚重情意。但是現在不然了。
三年前我受一位中國朋友的請託,向一位中醫師(中國醫藥學院教授)請教中國野山蔘在台灣的買賣問題。我帶著朋友託人轉帶來台的幾枝吉林野山蔘,與這位教授相約在台北迪化街的一家中藥店。一進門店家就熱情奉茶,同時把店內收藏的老山蔘都拿了出來。隔壁的店家也沒有同行相忌的顧慮,一樣熱情地拿出店裡的老山蔘供我們對比。
「這些老山蔘都收藏很久了!」這些昂貴的野山蔘被紅線仔細精緻地固定在原木盒子裡,顯出價值不菲。但我從這些已經有些褪色的紅線推敲出來,這些野山蔘已經被收在店裡數年了還沒有賣出。
「是啊!這幾枝都擱著超過四、五年了。沒有甚麼買家,我們也不再進貨了。」店老闆點頭稱是,然後仔細審視我帶去的幾枝新採的野山蔘。「這的確是野山蔘,品相很好。你看這蘆頭,不要小看這小小一棵山蔘,都超過你的年齡了!」
市場不好嗎?店老闆搖搖頭。「還是有使用高級蔘材的客人,但大家都不願意購買來自中國的藥材。」為甚麼如此?
鉛、鎘、砷、二氧化硫「加味」
「現在重症患者都是用西醫方法急救,所以中藥的貴重藥材使用,能用得起的人既沒有急迫性,如果沒有做過重金屬檢測,我們都不建議使用來自中國的藥材。」中醫教授解釋著。
「來自中國的藥材問題太多了,含鉛的冬蟲夏草,含鉛、鎘、砷等重金屬以及二氧化硫的香菇與各種藥材。唉!你可以把迪化街走一趟,指著店門口的任何一項產品然後問問店家:這是從中國來的嗎?然後看看店家怎麼回答你。」
我試了。結果每個店家都急著搖頭擺手否認,還有店家教我怎麼辨認二氧化硫燻製的毒香菇長甚麼樣。沒有人願意養生變成食毒!
那幾天,媒體正報導著吉林化工廠爆炸,導致100噸苯類汙染物汙染松花江,造成長達135公里的汙染帶。「這個距離,走高速公路可以從台北開到苗栗了!」我不得不感嘆。
所以來自香港的藥材也一樣沒市場。「藥材和高檔食材都是散裝,憑的是買賣雙方長久以來的互相信賴。現在來自香港的東西,如何保證不是來自中國呢?除非是中國沒有出產的品類。」
所以即使我相信以朋友的道德水準,我有信心他絕不會在藥材上「加料」,而且連店老闆都說朋友提供的野山蔘品相很好,我們也可以逐一去做檢驗,每枝山蔘都附上檢驗通過的鑑定報告,但是卻無法說服店家進貨,因為被「Made in China」拖累,消費者不買單。
「其實檢驗也不一定會過關,要知道陽光、空氣、水的汙染,是整體環境的問題。」教授端詳著我帶去的品相好的野山蔘。
我心底黯然,只想著還得找個好理由安慰我的中國朋友,不能生意做不成還傷了朋友的心。
台灣能喪失MIT的獨特性?
台灣和中國簽署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之前,應該看看香港的前車之鑑。很顯然的,原本代表香港特色、香港品質的Made in HK已經模糊了與Made in China的關係,無法產生識別效果。
「衣服上如果標示Made in HK,我都認定是中國貨。」有位朋友告訴我他買衣服時必看商品製造地的習慣。
回想多年前,Made in Taiwan曾經代表迎風就會「開花」的劣質雨傘。經過努力,出國到日本、美國買新穎電器回台的民眾赫然發現其買到的是MIT。這些年來MIT已經是一定品質保證,不只是食品或藥材,包括廚具、電器、建材、毛巾……講究的民眾都指定台灣製的,用起來才安心。台灣願不願意、能不能夠喪失MIT的獨特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法律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加害給付」,指的是契約的債務人(通常指賣家)在履行契約義務時,因為有瑕疵的給付,使債權人(通常指買家)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且往往遠超過那項給付本身的價值。
舉例來說,賣家交付的家畜患有傳染病,致使買家的其他家畜受傳染而集體死亡;賣家交付的奶粉有毒,致使買家的所有產品必須下架銷毀,並賠償消費者之損失;賣家交付的電器用品電線不合格失火,致使買家住宅燒毀並波及鄰宅……
這種得不償失的中國有毒製品,不只毒奶粉或藥材,從毒米、毒麵粉、有毒食油、有毒肉品、有毒水產、含重金屬的蛋類、殘留農藥超標的蔬菜水果、用硫磺燻製的各種食材、含苯甲酸方便食品、飲料、醬油、蠔油味精、有毒衛生筷、不合格的拋棄型醫療用品、數不清的假藥……
在這些問題沒有獲得顯然改善之前,台灣有必要因為部分商品的關稅,急於與中國簽署CEPA嗎?「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後果是甚麼?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作為,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還是急不擇徑的草率?馬總統能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