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昔為投資寶域,今成外商棄地――辨析方興未艾的中國外資撤資潮

2008年最後一天,瑞銀UBS清空所持33.78億股中國銀行H股,套現約8.08億美元,完全退出了中國銀行。
2008年最後一天,瑞銀UBS清空所持33.78億股中國銀行H股,套現約8.08億美元,完全退出了中國銀行。
Getty Images
第30期
何清漣

面對方興未艾的撤資潮,中國政府2007年決定「兩稅合一」時的倨傲已消失殆盡。那時,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630億美元,世界500強中有480餘家來華投資。面對這一「成績單」,中國政府認為本國成了世界各國心嚮往之的風水寶地。不少外商為了落戶中國,被迫向負責外商投資審批的各部官員行賄,如商務部官員郭京毅、鄧湛、杜寶忠及國家商總局官員劉偉等,均因向外商大肆索賄而聚斂大筆財富。

但若要以為外商撤資潮只是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那就大錯特錯。筆者現為讀者梳理一番近幾年外商撤資軌跡。

一、始於兩年前的製造業撤資潮

其實,製造業的撤資始於金融危機還未現身的2007年。2006年底,中國政府出台財稅139號檔,公布了出口退稅率下降方案,使企業出口的盈利能力下降。此後,由於勞動力成本、土地費用等不斷上升,再加上宣布實施「兩稅合一」政策之後企業稅負增加的預期,外資製造業零散撤離中國的狀況就已開始發生,率先作出反映的是在華韓資、日資及台資等製造業。

上述製造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勞動力成本上漲成為這類企業抱怨最多的問題。2007年,東莞、廣州、深圳均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上升幅度20%左右。當時,越南工人每日最低工資是2美元,而深圳是4美元。

土地費用也日益讓外商頭痛。從2007年開始,廣州開發區土地的起步價是600元/平方公尺,沒有上限。而在2006年以前工業用地最高價格不超過400元/平方公尺。深圳、東莞等地的土地價格亦相應上漲。

在此情勢下,韓、日、台資企業都開始尋找利潤窪地,謀求將企業轉移至成本更低的地區,如東南亞國家。如有一家生產食品添加劑的台資工廠將其業務轉移到了越南,使工廠的平均成本比中國降低30%~40%。日本不少機械電子部件廠家及工業公司從2007年初開始在越南設廠,並逐漸將部分中國業務轉移至越南。

如今,這些最先從中國撤退的企業肯定暗自慶幸,因為就在他們撤出之後的2007年年末至2008年,企業破產潮幾乎席捲了珠三角與長三角,不少企業血本無歸。

二、外資銀行的中國撤資潮

2007年,與外商製造業的窘迫相比,躋身中國銀行業「戰略投資者」的國際金融機構卻志得意滿。這些外資銀行因為與中國銀行業同進退,享有中國政府提供的種種便利,在中港兩地股市賺個盤滿缽滿。

不過,這些戰略投資者似乎並未打算成為中國銀行業的長期合作夥伴,不少銀行到了三年「鎖定期」,就將手中股票出手。第一個這樣做的就是新加坡的淡馬錫(Temasek)。2007年11月,淡馬錫先後減持10.8億股中國銀行H股及2.8億股建設銀行H股,據估算獲利在30億港元以上--那時,美國次貸引起的金融危機還遠未到來,不少人還看好中國經濟。到了2008年最後一天,即瑞銀(UBS)持有中行H股三年鎖定期結束後的第一天,UBS立刻清空所持33.78億股中國銀行H股,套現約8.08億美元,完全退出了中國銀行。緊接著陸續到期的外資銀行都如法炮製,2009年1月7日,美國銀行以每股3.92港元減持建設銀行56億股H股,持股比例從原來的19.1%下降至16.6%,套現約28億美元。同日,李嘉誠基金會出售所持20億股中國銀行H股,套現5.24億美元。1月14號,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又悉數出清所持108.09億股中國銀行股份,套現約24億美元。

中國銀行業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對境外戰略投資者出售股權的改革始於1999年,最開始的試點是全國的110家城市商業銀行。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有25家中資銀行引入33家境外投資者,引入資金212.53億美元。據估計,隨著2009年4月28日的限售鎖定期到期,高盛、德勒斯登銀行、美國運通也準備減持工商銀行的股票。

對接踵而至的外資銀行撤資事件有幾種不同的解讀。中國官方的解讀是:這些急於「撤離」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均是因為財務狀況糟糕,自身的「流動性」出現問題,與中國銀行的經營狀況沒有直接的聯繫。但境外同業分析,主要是因為中資銀行呆、壞帳率將上升、盈利能力下降。「標準普爾」評級機構宣稱:2009年中國內地銀行的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之利潤率將收窄50%,平均貸款利率則會由2008年6月的水準進一步下調300基點。在此預期下,內地銀行的隱含壞帳率將揚升204基點。

三、外資撤離上市公司,「羊群效應」初現

外資銀行撤離只是中國外商撤資潮的一股寒流。除了減持股票以外,不少外資也在陸續中止與有關上市公司的專案合作。

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1月9日,高盛旗下子公司減持西部礦業近8,000萬股,套現5億,使高盛對西部礦業的持股降到了5%以下。以下粗略列舉外資在中國上市公司的撤資:

2008年11月,英國石油公司(BP)宣布撤回在亞洲風電業務的投資,導致金風科技子公司北京天潤與BP共同開發內蒙古達茂旗風電項目的合作終止。與此同時,日本株式會社原弘產宣布撤出湘電股份控股的湘電風能公司27%股權。12月,航空動力控股子公司西安維德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之外方股東德國諾德巴克--杜爾公司決定撤退,將其持有的全部維德公司的股權40%轉讓給西航集團所屬的西安西航集團航空航太地面設備有限公司。

上述撤資並非全部。作為一種最常見的形式,外資還通過減持上市公司股票撤離中國A股市場。2008年12月,QFII雲集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共完成268筆賣單,成交金額高達59.66億元,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平安等權重股均為賣單。據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摩根大通在2009年1月的頭兩個交易日中,分別減持了中國石化、中國鋁業和招商銀行三支中資股的港股股份,總共涉資達8.75億港元。

四、外資為何忙撤資?

對於外資撤離,中國方面指稱與國際金融危機有關,外資公司資金緊張,投資戰略發生變化。只有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副秘書長李華林曾表示,中國風電市場投資環境惡化,因此促使外資重新評估他們的投資。

對於真想瞭解外商撤資原因的人來說,《美國商業周刊》(2008年11月26日)那篇〈美商加速撤離中國〉(China Losing Luster with U.S. Manufacturers)不可不讀。而據該文報導,美國AMR研究機構在10月中旬完成的最新調查中發現,近月美商對在華投資抱持的心態已產生極大轉變,儘管仍有35%的廠商把勞動力成本上升列入首要考量,但更多的廠商從中國撤廠的考量已從直接成本因素轉變成無形的產品品質及智慧財產權因素。

該結果係研究人員對130位美國各種製造業者調查後統計出來的,其中從製藥商、電腦生產業到汽車零件廠都有。研究人員為探求廠商態度大變的原因,就15項不同的風險因素,要求受訪者分別對不同地區設廠可能的風險予以評等,結果發現廠商認為在中國設廠的主要風險,為產品品質及智慧財產權考量。而2008年5月的調查顯示,那時廠商最關心的是薪資及運送成本不斷上升的風險。

統計資料顯示,這15項風險因素中,中國在其中9項被評為最高風險,有一半受訪者把中國的品質不良、57%的受訪者將侵犯智慧財產權風險等級列為最高,兩項的比率都比5月進行調查時高出許多。而其他地區的這兩項風險列在首位的受訪者比率都不超過7%。此外,中國的風險因素還包括不易管理、商品價格波動大、供應鏈不夠穩定、資訊科技問題等。表示要減少從中國供貨的廠商比率已從9%上升至17%。

2008年12月19日,商務部網站公布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宣稱將對「非正常撤離」的外資提起跨國追訴。且不討論這種「跨國追訴」操作起來有多麼困難,僅這一「工作指引」問世本身,就說明中國政府對外資撤離憂心如焚。

本文完稿之時,正值中國總理溫家寶為期一周的訪歐之行。據說「歐盟各國領導人正排隊等待與之會見」,希望從中國政府那裡得到一些經濟合作的機會。不過,這機會已經不是歐洲企業獲得在中國的投資機會,更多的是政府採購訂單與其他一些想像中的機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Pokemon Go風行 科技智慧還是汙染?
人們對手機社交軟體產生大量「低頭族」的反思才剛剛開始,呼籲人們從新「抬頭」之際,當下又有一款「手遊」(手機遊戲)軟體上市,讓人身陷其中,…
核安峰會落幕 多國棄高濃縮鈾
由美國總統歐巴馬一手催生的首屆核子安全峰會,4月13日在華府落幕。與會的47國達成共識,將在4年內確保核子材料的安全使用,美、…
超能力記憶者的得與失
人群中有少數人,他們擁有一種特別的超級記憶能力。但同時,他們也失去了做為普通人的「忘記」能力。忘記有時於人是一種幸福,…
人民幣大幅貶值 富豪轉移資金
近日,人民幣忽然出乎意料地連續大幅貶值,總貶值幅度超過4%,為二十年來最大的下降,路透社甚至爆料,大陸政策定調人民幣這波總貶值幅度將達10…
那一年 我們一起走上街頭的「自由之夏」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陳為廷,7月28日在電腦前氣憤地看著那幾天的新聞,「走路工」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他在臉書上看到一篇轉貼文,…
驚人!中共啟動核武密碼被洩漏
 中共近日反貪「打虎」,出人意表地引發「國際叛逃」疑雲,曲折離奇的程度媲美好萊塢間諜片。2月3日,《華盛頓自由燈塔報》…
杜拜榮景不再 外籍員工大量逃離
在沙漠上崛起的杜拜(Dubai),是組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7個酋長國中的一個。杜拜曾代表新的希望,…
神祕《東京小屋的回憶》
回憶是甜蜜的,或者是殘酷的?你的回憶和許多「別人」的回憶有交集,構成了所謂的歷史。日本老牌導演山田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