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期間會舉辦許多豐富的傳統活動,節目吸引了國內外無數遊人。
傣族源於中國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漢稱其先民為「滇越」,東漢稱為「撣」,唐、宋稱「金齒」、「銀齒」、「繡面」、「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稱「白夷」、「擺夷」、「百夷」。根據中國2000年的人口普查,傣族人口有115萬8989人,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傣族潑水節,歡慶新年萬事如意
傣族潑水節的時間是在傣曆6月,大約是中國清明後的第7天,也就是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相當於中國的新年。節日活動持續3天或4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為除夕;最後一天叫「宛叭宛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即傣曆元旦;中間的一天或二天稱作「宛腦」,意為「空日」。節日第一天清晨,人們沐浴盛裝,到佛寺堆沙造塔,浴佛聽經,然後青年男女互相潑水祈福,繼而形成全村性的潑水高潮。
傣語稱潑水節日為「比邁」,意即「新年」;西雙版納和德宏地區的傣族又分別稱此節日為「尚罕」、「尚鍵」,兩詞均來源於梵語samkranta,意為「周轉」、「變更」、「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
潑水節的主要活動有龍舟競賽、拜佛、民族民間歌舞表演、放高昇、趕擺、民族鬥雞、串姑娘等等。每逢潑水節,家家戶戶的門框、窗戶上都貼上各式各樣的剪紙,城鎮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牌坊,頂端站立著象徵幸福吉祥的金孔雀。
小孩子紛紛砍竹做水槍,傣族男女老少則穿上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上山去採摘一些鮮花和樹葉,用它沾滿清澈的泉水,灑向親朋好友,灑向遠方的客人,把自己最美好的祝願奉獻給別人。到中午時,忙碌的傣族婦女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此時,歡樂的潑水活動正式開始。
被水潑得最多,得到的幸福也最多
青年男女提著木桶、臉盆,互相追逐,互相潑水,誰被水潑得最多,他得到的幸福也最多,被潑的人也就越高興。潑水節期間,男女青年最喜愛的活動是丟包求偶,丟包傳遞了男女青年們真摯的友誼和愛情。
傣族人信仰龍,它表示吉祥、幸福的象徵,每到潑水節,人們紛紛向龍潑水,預祝生活美好,年年五穀豐登。
潑水節的起源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係,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就這一節日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乾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願望。
除了中國雲南外,東南亞國家如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的傣族人也會盛大舉行潑水節,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這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新的一年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