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從盧武鉉自殺事件談:生死與忍

2009年5月29日前韓國總統盧武鉉在首爾舉行葬禮,數以千計的南韓民眾圍繞在靈車旁致意。
2009年5月29日前韓國總統盧武鉉在首爾舉行葬禮,數以千計的南韓民眾圍繞在靈車旁致意。
Getty Images
第45期
齊回

以清廉為標榜的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禁不起道德良心的審判,於5月23日跳崖自殺。遺書自稱清白,歷史會給他公正的評價。盧武鉉在調查中表示,他對家人從商人手中收取錢款並不知情。不跟商人掛勾的盧武鉉,其妻卻因還債而受賄,讓其沾上污名。對此,現任韓國總統李明博認為:「以死的決心生存下來,還有甚麼不能克服的呢?」

宗敎界歷來對自殺抱持否定的看法。基督教認為生命來自神的創造,人是依照神的形像與樣式造的。有人說,自殺就是毀壞神的創造。而佛教則認為自殺是大罪,只會將問題帶到來生。忠臣殉國、烈女為保貞操而殉節,雖然死後仍可昇天,但仍然要受自殺的果報,不能擺脫輪迴。 

生死間兩極的選擇

死亡對許多人而言都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一個人會選擇自殺,應該都有其因活著所需面對的巨大痛苦吧!?而春秋末期伍子胥兄弟二人在面對生死之間,有著迥然不同的選擇,其背後因素或許值得我們深思。

伍子胥年輕時英勇多謀,父親是楚國太子建的太傅,因遭人陷害,為楚平王所囚。楚平王要伍子胥與其兄伍尚前往,否則便欲殺其父。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會殺其父子,此去是自投羅網,不願白白送死,勸兄勿往,一起投奔到別的國家,留著有用之身並借助他們的力量為父親報仇。

哥哥伍尚認為自己没有能力為父親復仇,所以雖明知此行是自尋死路,仍依令前往,因而被殺。另一方面,伍子胥背負不孝之名,歷盡千辛萬苦逃出楚國後,發誓定要亡楚以報殺親之仇。期間雖盤纏用盡,然抱病沿路乞討的苦難並未減少伍子胥的決心,後來終於幫助吳國公子光取得王位,並完成破楚之功。

太史令司馬遷認為伍子胥是不拘小節的烈丈夫,能忍受屈辱,不會白白送死,最終為父親報仇雪恨,成就不朽之名。

有些時候活著的確是比死亡更沉重、更令人害怕。伍尚怕自己活著無法面對殺父之仇,於是選擇束手就擒,其尋死乃是對未來無望。而伍子胥活著所承擔的痛苦比自殺還艱辛,然則他願意承載著精神上的壓力,是個勇於承擔、有責任感的人!李明博之言:「以死的決心生存下來,還有甚麼不能克服的呢?」,或許就是要鼓勵人們更勇於承擔、能忍吧?

忍辱方能負重

人生常有不如意,若精神世界因而毀滅,死亦無法解決真實問題。而自殺必須有極大的勇氣,何不將其轉化為度過難關的動力,生命轉個彎是否就不一樣?

讓我們看看大興和尚是如何忍辱負重?

清末出生的大興和尚是中國九華山圓寂後肉身不壞的大德高僧之一,在九華山當地久負盛名。他生前為人慈善寬厚,一生吃苦耐勞,艱苦修行。一天,一個有錢的員外帶著打手闖進寺廟,氣急敗壞地當眾打罵羞辱大興和尚,並將甫初生的嬰兒強塞給他,只因其千金女說:「我有一次到九華山上寺廟進香時,被大興和尚奸污後懷了孕,才生了這個孩子。」

大興和尚不動聲色地接過孩子,淡然說了一句:「善哉,阿彌陀佛!」

從此大興和尚聲名狼藉,到處被人恥笑,罵他是「花和尚」。莫須有的罪名對一位出家僧是多大的傷害!他卻不放在心上,每天下山為孩子化緣母奶。在他的精心照顧下,孩子漸漸長大,長得白白胖胖,聰明伶俐。

三年後,那千金小姐與三年前訂親的公子成了親,洞房花燭夜丈夫追問孩子的下落,她如泣如訴地從頭述說。第二天,二人稟告父母,栽贓陷害大興和尚的孩子就是他們的親骨肉。回到娘家,又如實稟告女方父母。父母聽後目瞪口呆,悔恨莫及。

後來雙方父母帶著小夫妻倆來到寺廟,雙膝跪倒向大興和尚請罪,並請求要回孩子。

大興和尚高高興興地抱起孩子,恭敬地送還並樂呵呵地說:「領回去吧!阿彌陀佛!」雙手合十,轉身回禪房去了。

因為大興和尚超越常人之忍辱負重,自此以後,眾僧和百姓更加欽佩和敬重他了。

1985年大興和尚圓寂,1989年開缸,其顏面如生,成為肉身不朽的一代高僧。

大興和尚不在意是否能回復清白,因源自心靈的寬宏大量,讓其面對強烈污蔑時,能忍辱不為所動。擁有如此灑落胸懷,他的生命也因而偉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不敗日劇《HERO》 13年後再續神話?
日劇史上有一個不敗的神話。身為一個日劇迷來說,這個不敗神話隔了13年後醒來了。觀眾期盼的不只是神話復活,而且寄望神話更神,創造更新的史頁。…
陳孟瑩 雍容慈愛的「大家長」法官
執法者必須具備公正的心胸,判斷才能促成社會的公平正義。也就是說,司法評斷的基礎是「理性」,因此,社會大眾看到的法官,往往像是「冷冰冰」…
美售台武器 中共反制露玄機
針對美國日前決定對台軍售,中共當局除立即召見美國駐中國大使提出強烈抗議、暫停中美雙邊軍事互訪計畫,並聲稱要制裁參與出售武器的美國公司,…
螺鈿工藝飄洋過海生根台灣 陳甫強踽踽獨行承傳路
「這工很粗,不是台灣做的。」知名螺鈿司阜陳甫強,看著記者出示的螺鈿藝品照片,敏銳地指出做工、構圖都與台灣的不同。 「司阜」,…
絕祕!點穴功夫是否存在?
60歲的李有甫,12歲開始習武。1982年,33歲的李有甫在中國民族體育比賽上一舉成名。當年他憑著一支3尺多長、拇指粗的鞭桿,舞得滿堂喝采…
東勢林場──賞桐追螢一次滿足
位於台中的老牌休閒園區「東勢林場」,素有「中部陽明山」之稱,是一座綜合森林遊樂兼休閒農業的示範園區。全園面積約225公頃,…
中國富人 新加坡避險
香港一直是中國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地,有很多中國富人在港置業和購買各類資產。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 據美國《…
李白千古名作〈將進酒〉 但願長醉不願醒
唐朝大詩人李白存世詩文共有千餘篇,其優美的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將進酒〉、〈靜夜思〉、〈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與〈月下獨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