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因為美國牛肉進口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搞得大家談牛色變。從狂牛症吵到環保問題,大概是牛放屁會導致二氧化碳增加,導致溫室效應更加嚴重等等之類的說法,讓這無辜溫和的草食動物在政治的算計下莫名其妙地成了人類怒火的「代罪牛」。
哎,這樣怪罪美國牛到底是甚麼道理呢?該怪的是只為利益思考的農人跟政客吧。牛兒被當成食物來源大量用人工受精方式繁殖,用不正當方式圈養,缺乏活動空間只為了養出豐厚的脂肪;被餵了草食動物不該吃的動物性飼料,只為了要牠快快長大。然後才剛長到20到30月大就得犧牲性命成為人類嘴裡的肉。這樣溫和苦命的動物不僅為人類有意過度飼養而背上溫室效應罪名,得了病還要被嫁禍成傷害人類的罪魁禍首?人類這樣是不是太對不起牛兒了。
十年前BSE(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即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病)的陰影籠罩歐美日等國,歐盟及日本等國家急著將牛肉下市,並徹底檢查牛隻,毫不遲疑地銷毀患病牛隻及停止出口,徹底檢討飼養方式,希望能有效降低消費者的健康風險。當時歐洲的肉店被要求必須貼出牛肉產地與檢疫通過的證明方得販售,不少肉店因而暫停販賣牛肉。但當時的美國卻不是這麼做,牛隻檢疫仍只做隨機抽樣,而且還在媒體拚命宣稱美國牛肉是安全的。當時就引發了各國的質疑,怎麼可以為了自己的農業利益就罔顧他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導致各國紛紛禁止進口美國牛肉。影響所及,居然意外紅了只吃牧草,在草原野放的澳紐牛肉,導致這幾年的紐澳牛肉大漲。
單就肉質來說,紐澳牛肉的肉質較結實(台語說法是比較「韌」),油花也比較薄,在口感上確實沒有吃玉米飼料美國牛肉討喜。但是光想到在農場散步的紐澳牛的「牛生」或許因為農夫與自然環境善待而比較快樂,讓吃的人感謝牛的「付出」外,心裡的罪惡感或擔憂也會稍微少一點。
動物跟人一樣,缺乏運動就會累積脂肪,但這是代謝不正常的結果。牛如果在被圈養的環境中一直被餵食,無法在自然環境中自由活動,肯定會違反動物身心健康,身體的毒素就會逐漸累積在內臟與脂肪。所以越是油脂豐厚肥美的肉,代表對健康的威脅越高。這次連內臟都在開放進口之列,確實讓很多人感到十分驚訝。
這次美國牛肉大幅度開放進口,不只是消費者緊張,賣牛肉麵跟牛排的店家更緊張,因為消費者可能會對店裡所使用的牛肉來源產生質疑。已經有牛肉麵店老闆說,未來可能要貼牛肉來源標示,不然消費者恐怕會不敢上門。
沒想到牛年都過一大半了還有這牛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