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楊儒門用「人情味」打造農民市集

楊儒門用「人情味」打造農民市集
楊儒門(右)與李建誠的教學實體店面──天母農學院。
丹尼爾
第71期
張頌宇

楊儒門表示,市集做到一個程度要穩定需要工作人員、農友、消費者三種人,同時取得之間的平衡關係。「工作人員,有理念和規格去尋找好的農友;好的農友以好產品去吸引消費者。有時農友很多、消費者很少,有時消費者很多、農友很少,當農友和消費者達到一個平衡時,市集比較容易穩定。」

248農學市集目前攤位最多只能容納20個,楊儒門認為,如果消費者太多,變成菜市場,農友沒時間和消費者溝通,忙著趕快賣東西,就無法仔細介紹自己的產品,會喪失市集「溝通」的功能。

除了市集的工作人員,消費者也會給農友提供銷售建議,在市集販售香椿加工品的農友就是因為聽了消費者的建議,設計了自己的包裝、logo,銷售額因此成長了大約一倍。去年2009年2月底加入的社運人士李建誠,目前負責南南四村簡單市集的市集經理,認為市集經營最難的部分就在與農友及消費者間的溝通,「包括農友東西怎麼呈現、怎麼運送、天氣太熱東西要怎麼保存才不會放壞等,都需要練習改進。」

248農學市集的消費客群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提著菜籃,十分迅速專業地在菜攤前挑挑揀揀的婆婆媽媽們,從市集開張就會陸陸續續進來;另一種是遊客類,通常在假日下午出現,並且在每個攤位前停下來玩玩看看,從手牽手遊逛的情侶到攜家帶眷的都有。

一位住在台北小南門,原本是主婦聯盟創始會員的上班族女士,身上所有想得到的有機通路貴賓卡都有,但她表示,現在到農學市集採購的比例比較高,「因為有互動的感情」,現在每個星期都來。住附近的王媽媽則表示,因為贊同這種友善環境的農法,所以就以購買行動來表示支持,並不在意價格:「你每餐在外面吃個三、五百很容易,不如把錢買乾淨食材自己煮。」過去經常去有機商店買的王媽媽,表示更喜歡市集人跟人接觸的感覺,「總比面對冷冰冰的冰凍庫好」。

「人情味」是農學市集有別於其他有機通路的特色之一。

結合「台灣在地」日常生活

目前台灣各地強調友善種植的綠色市集各有特色,有強調消費在地生產、縮短食物里程的市集,也有販售全台各地農產品的市集;有每月舉辦一次、純粹強調理念或教學功能的,也有每週舉辦強調生活機能的。

對於農學市集的定位,楊儒門一開始有想過產區限定台北市、台北縣、基隆跟宜蘭地區,「但現在可以在台北市種田的人,大部分是有錢人,或是退休種興趣的,也就是俗稱『田橋仔』,種心情、種開心的,所以基本上對市集擺攤沒有興趣。」另外,限定北部生產的話,消費者就吃不到很多南部的農產品,「你住台北可能和鳳梨無緣了。」因此,248農學市集推廣台灣在地產品,只要是台灣在地生產的,不需經過海運,楊儒門認為基本上可以達到對環境友善的生活。

而在市集舉辦的頻率上,楊儒門選擇能和消費者及農民實際生活結合的每週五、六舉辦,而不是每月或甚至更久。「你買菜是一個禮拜吃一次,消費者不可能一個月買一次菜,這樣跟生活就差距比較大。」

除了綠市集,楊儒門的另一個固定通路「天母農學園」,也在今年3月開張,地點也是太設章啟明提供的。不同於市集,這裡是每天都可以營業的地點。成立的想法,來自希望成立一個協助農友的固定地方,作為實體店鋪與教學場所。

楊儒門表示,農學院建立的,最重要還是人情味,注重情感交流。目前約兩星期舉辦一次的演講,初期都找農友親自上陣,因為農友比較親切,還會作東西吃,分享如何種田、如何吃。而教學部分,最重要的是銷售,楊儒門希望「農友學農友,農友來教農友」。

打造未來都市綠市集

楊儒門對台北的綠市場非常有信心,3年內近程目標,是協助農友在網路上做推廣,預期目標為將農友20%的農產品,透過網路訊息傳遞,直接銷售給消費者。楊儒門認為台灣綠宅配網購市場空間仍大,相關業者、農友應該以共榮心態把餅作大,他很看好未來前景:「台灣有2,300萬人,作宅配的只有500人,且只有3萬人加入共同購買,市場很好開拓,隨便撈都撈得到好不好!如果像日本有一半的家庭都加入共同購買,這才要競爭。」

中程目標則是在台北市的每一個行政區成立二個市集。楊儒門估算一個社群市集要穩定運作,周邊約需500戶人家,估算其中一半是會到市集購買的,每戶家庭以4人計算,也就是一個市集周邊約需2,000人口即可運作。他認為台北市有基本人數和消費基礎在,「一個行政區作兩個市集哪有很多?」但楊儒門表示不一定要自己做,「協助朋友成立也是一條路,畢竟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參與。」

那麼,為甚麼不成立更多的市集?「這樣農友會很累,從南部各處跑上來很遠耶!我們希望農友做到一定程度後,回去好好種田,只要在家宅配運送,東西就有人購買了。」他希望宅配做起來的農友可以不用上來台北擺市集,如果有人離開市集,就有新的農友可以補進來。

「台北市有七百多萬人口,台灣三個人有一個住台北,消費能力足夠。」楊儒門對未來理想中的「綠色台北」自信滿滿。

曾經,楊儒門以「激烈」的方式喚醒民眾重視農業問題;而今,讓消費者、農民、土地三者都健康的綠色市集,在楊儒門的努力下,成為一條和平的、逐漸成型的康莊大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解讀人類十大常見夢境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現實中做不到、沒勇氣做的事情,在睡夢中卻有出乎意料的表現和結果;在夢中發生驚恐、遺憾的事,醒來後慶幸那只是一場夢境。…
2-27. 欲言又止(下)
本期登場人物: l   周大衛(蟬翼多媒體業務部經理) 王子/公主型(EP) 認同歐美文化的留美高材生。 擅長業務資源分配。 l  …
毒澱粉和ECFA顯示台灣的誠信破產
十八年,知名的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出版了《信任》(Trust,或譯「誠信」)一書。書中指出,「信任」…
加元升值 加人到美國置產撿便宜
美國全國地產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
讓男人帶小孩的後果
媽媽不在,讓爸爸帶小孩會有甚麼後果?網路上流行很多酸文,多半在描述爸爸當保姆的誇張形象,例如用膠帶將小孩貼在牆上,或者一面餵奶一面打電玩…
六四鐵漢與千島湖事件
「六四鐵漢」李旺陽在中共國保人員日夜監控之下,於醫院離奇「上吊自殺」,死後屍體被當局搶走,又不顧家屬堅決反對,開膛驗屍,隨後又強行火化。…
瘟疫來時,該找甚麼樣的醫生?
中國福建武夷大學12月中旬傳出600多個「甲流」(即A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學校沒有採取隔離,並封鎖疫情訊息。學生感到十分恐慌,…
TikTok成燙手山芋 新買家會是誰?
遭到歐美等諸多國家抵制的TikTok(國際版抖音)如今成為燙手山芋,拜登政府日前要求TikTok的母公司北京「字節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