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學期到來,在中國,這群生於90年代後的「90後」學生,90%以上是獨生子女。和「80後」的大學生相比,「90後」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生活理念、思維方式和消費習慣。這一群中國新世代,在開學來臨,和過去的開學季有甚麼不同?
家長「護駕」千里送行
在此開學季,主角本應是「學生」,然而家長們「喧賓奪主」的勢頭卻越來越明顯。
龐大的新生「親友團」依然是大學校園迎新時節的一道風景。家長「鞍前馬後」,「大學」新生未必領情,但家長對孩子考上大學的喜悅和愛,讓他們仍難止住陪送的腳步。
根據《三秦都市報》報導,各高校「新生接待棚」前諮詢的新大學生絡繹不絕,在學長的幫助和指引下,他們順利前往專門接待新生的校車前。許多新生周圍,「護駕」的家長扛著大包小包,而新生手裡只拿著很輕的行李。「有啥辛苦的,大老爺們扛這點東西嘛,呵呵!關鍵是女兒勁太小,拿不下這麼多東西,所以我和她媽就送她來了,安頓好我們才放心啊!」來自河北邢台農村的朱先生肩上扛著大編織袋如此說道,手裡還提著一個看上去很重的行李包。
《瀟湘晨報》報導,坐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1992年出生的小強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湖南大學報到。「孩子沒出過遠門,不送他來不放心。」小強的父親說。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有父母寵著。現在要出門上大學了,家長們總不放心,忙裡忙外。這幾天,學生宿舍裡爬上爬下、鋪床擦椅的多是家長。「你們這裡哪有洗衣房?」校園路上,來自北方的張女士向周圍學生打聽。張女士說自己之所以還留在這裡,主要是為了陪孩子適應環境,現在,孩子對氣候、食物都有些不習慣。「他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做過最重的活,大概是在學校裡打掃衛生。」張先生說。在西京學院長安校區,很多山西、河南、甘肅等外省車牌的車停在該學校停車場。這些車輛都是送孩子來報名的外地家長停在這裡的。
不過,今年也有一位特別的父親騎車3,500公里送子進京求學。據亞心網訊,孩子考上北京聯合大學,父親陪孩子騎自行車到北京報到。這對父子是新疆哈密人,8月29日,他們終於趕到北京,歷時24天,行程近3,500公里。「一路走來,大的困難有上百次,小的困難我都記不得了,但最終我們克服了困難。」丁億德這樣表述。丁億德說,24天的騎行,共花4,000多元,如果坐火車約1,000多元,但在騎行的過程中,孩子收穫很多,磨練了孩子的意志,增進了父子的感情。
學生比「行頭」家長犯愁
喜歡嘗試新事物,崇尚新奇消費的「90後」,除了是被父母寵愛的一群,在消費上也更加大膽,在開學之際,自然也成為商家的消費訴求主力。
孩子開學,焦慮的卻是家長。孩子列萬元開學清單,家長自嘲開學即搶錢,「我兒子馬上上初一,昨天給我開了張新學期要買東西的清單,全部加起來竟然要一萬多元!」
中國新聞網8月30號刊登題為〈新生開學花2萬置行頭,大學生奢侈消費引發爭議〉的文章,在網路上引發熱議。這篇新聞中寫到湖南一些大一新生,除學雜費外,入學的裝備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約合台幣9.5萬元)。很多學生都有筆記本電腦、相機、港版的蘋果手機等等。新聞中特意提到了一個叫「芊芊」的女生,她的入學裝備是5,000元(筆記本電腦)+3,100元(手機)+2,900元(衣服、鞋子、包包)+2,100元(化妝品、護膚品)=13,100元。此花費,也是她父母親二個月工資的總和。
鄭州的劉女士則帶著孩子採購文具,她說:「每年秋季開學時,孩子的書包、文具盒都要換新的,就連開學第一天穿的衣服也要嶄新的。」劉女士抱怨說,現在有很多文具做得太奢華,價位太高,有的削筆筒竟然賣到三、四十元,一個文具盒要五十多元,一個品牌書包要一、二百元。一位家長正在給女兒選購一款標價五千多元的iPhone手機。該家長說,女兒考上了市區一所著名的高中,因此特意來給她換部高級手機作為開學獎勵。市民陳先生的孩子新學期該讀高二了,開學前夕,陳先生打算為孩子買台電腦,方便他查找資料;孩子又提議買一部MP4作為學習之餘的放鬆。陳先生認為「合情合理」。據瞭解,不少家長由於不忍心看孩子的「裝備」比別人差,見人家的子女手機、電腦都配全了,儘管經濟上感覺吃不消,還是「咬咬牙買了」。
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希望子女出人頭地本屬自然。但在一胎化下的中國,加重了家長過度寵愛子女的現象,可能會造成另一項嚴重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