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對我來說是件很難的事,沒想到現在的我竟對著未知的讀者敞開心扉絮絮叨叨。
寫作之於我,無法出於偽;只有真意,才得令我下筆。曾經,我用不同的名字寫作,筆名多得自己都數不過來,只因畏懼被人看穿種種心事,想像別人背後指指點點的難堪。
我不喜虛與委蛇或意圖過於濃厚的作品,只覺那大大減損了藝術原本可帶來的驚奇、美感與真性情。藝術創作帶來的感動與心靈洗滌是閱聽者願意進入作者世界後的附加產品,非作者意欲強加可遂其所願。
寫作不是件容易的事,題材、結構、鋪陳與個人學識涵養都在字裡行間形狀顯現。修飾太過,如同著粉太白;文采不足,則缺大羮之遺味。有時光是題材的選擇,就足以讓作者大傷腦筋。對我來說,大自然與書本是靈感的泉源,像是廚師的主要食材。
每天下班的路上,公車在擁擠的街道逡巡打轉一陣後,一過紅綠燈,左轉上橋,馬上擺脫了成群急躁難耐的摩托車與混亂的市容。再過一會兒,拐個彎,窗外的視野頓時開闊清朗,可以看到原原本本的天空與波光瀲灩的河海交會。我感到十分慶幸這是我回家的路。在春夏的晴朗好日裡,這片景致帶來無庸置疑的歡喜,心情好的人再生感激,憂鬱的人得到的是水光燦爛的安慰。即便處於秋冬的冷冽,這片蒼茫天地還是予人以無比的舒緩,釋放閉塞的胸懷。
有天閱讀久坐,站起來伸展一下筋骨。往後折折腰,往前壓壓腿,一抬頭,看見客廳長窗上映著屋後的大海,海上的波浪清晰可見,像《納尼亞傳奇》電影中那幅波濤湧動、海水竟爾流注滿房的畫。我噗嗤笑了出來,原來我的海洋芳鄰還會用這種方式跟我打招呼!
心靈的富足尤其來自閱讀,我對寫出好書的作者大人感謝得五體投地,這種無價的精神陪伴拯救了不知多少宅男宅女。不過我也見識過有些作者可以糟蹋鑽石般的題材,寫出土塊兒般的內容。曾經在書店翻閱過純考試導向的企業管理工具書,編寫方式之無聊透頂,呆板到竟使我火大。企管是何其靈活的主題,卻可以搞成乏味至極,對不起這門學問,摧殘讀書興致,其罪大矣。
除了大自然與閱讀的陪伴、啟迪,海邊安靜而簡單的生活,也打開了我的耳朵、明亮了我的眼睛。風聲、遠方的海鳥與船舶、窗外大片的天空與雲、港口的燈火、客廳裡杏黃落地紗簾的飄揚、屋後菜園夜晚的犬吠,與假日中庭裡小孩的嬉鬧,這些環境音與平凡中自帶的美感都足以使我寧靜歡欣。
我很喜歡電影《真善美》裡的〈我最喜歡的事〉(My Favorite Things)這首歌:「玫瑰上的雨珠和小貓的鬍鬚、亮晶晶的銅壺和暖烘烘的毛手套、月下的野雁展開寬闊的大翅膀、白衣少女繫上藍色緞帶、雪花片片飄上我的鼻頭和睫毛、銀冬大地融成春光煦煦。」歌詞所帶出的意象溫暖、光亮而純潔。這些圖像平易溫馨,令人感受得到大自然呼吸的起伏以及人間的溫暖。難怪當作曲者「被狗兒咬、被蜜蜂螫、心情不好」的時候,只要想到這些自己喜歡的事,就覺得雨過天青。
除了物質上的簡單,性情單純,日子也好過些。自承缺點雖然罄竹難書,倒是不容易真的討厭或記恨別人,也因此豁免了我仇恨的詛咒與重擔。只要想到一個現在得罪你的人,他也曾經有過善待我們的一時三刻,當下就寬心不少了。又如我不喜歡《神鵰俠侶》中工於心計的黃蓉,但想想她的機智謀略對守衛襄陽城的貢獻,這不就是每個人個性特質中的雙面刃嗎?如何能求全?有時我們喜歡或討厭一個人只是因為立場的不同,盡量全面地觀察考量,就會比較心平氣和吧。
寫作至今,有兩篇文章我不想給媽媽看。一篇是〈驚魂記〉,因為怕她老人家讀了以後擔心、無法釋懷,所以雜誌一寄到家,馬上被我沒收強壓了下來。還有一篇就是讀者似乎心有戚戚焉的〈孤獨的況味〉。這篇因我人在台北,攔截未果,母親一閱畢馬上打電話給我,說她看得「心裡酸酸的」。其實這篇文章擱了約四年才發表,現在的心情已經算度過小月了,不過偶爾心頭還是會浮起「人要怎樣才能不寂寞」的問號。我想孤單這事兒,幾乎是每個人都很難逃脫的課題,像影子。
我知道有幾位讀者是交心地讀著我的文章,包涵著我的不足。與大家分享寫作、生活偶得之時,想到剛搬來這北風呼號的海邊時心情的絕望與今之心境如何能比。每個人遲早都會找到使日子好過一點兒的辦法,祝福讀者們偶遇不快,總能使上重抹微笑的法寶,開心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