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到南,台灣街坊按摩店和SPA會館林立。電視新聞偶爾還會報導某某明星來台,特地到按摩店體驗「腳底按摩」;上網點開「國外精緻旅遊」,林林總總也都是按摩SPA紓壓行程。風行之下,彷彿現代人不去會館被「按一按」或做個SPA就跟不上時代,甚至會被解讀為毫無生活情趣的人!
按摩變成一股潮流,然而一般消費者的基本觀念建立起來了嗎?
中醫建議1:
若有不適,仍應找專業中醫師診治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羅綸謙醫師認為,目前坊間一般的按摩、SPA會館,多是屬於休閒養生處所,屬於民俗調理療法,並非專業的中醫醫療體系之一。他表示:「中醫的推拿、按摩屬中醫傷科範疇,學問很多,歷史悠久,還必須搭配望聞問切四診、辨證論治、中醫經絡走向、穴位分布來做參考。所以中醫必須全方位瞭解人體結構;加上針對性比較強,包括內科、婦科、外科、兒科或者是骨傷科等特定疾患,這些都是中醫的專業可以處理的。」
羅綸謙醫師強調,追求健康固然人人可行,但是首先應該建立正確的衛教觀念,才不會造成「越按越嚴重」的不良後果。他指出,現在一般民眾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應選擇哪一種調養方式未必非常清楚,加上按摩風氣盛行,常常身體一酸痛,就直覺想去按摩店找師傅「抓」一下。但是由於判斷錯誤,或是師傅畢竟不是醫師,專業功力不夠,卻又想迅速解除不適,以致真正有病時,未能對症治療,有時這一按便按出毛病來,甚至小病按成大病。目前坊間偶爾傳出推拿按摩方面的醫療糾紛即因此而起。
「一般人究竟要接受哪種調理,可以自己去選擇。民俗調理包括足底按摩、推拿、刮痧、拔罐、水療、氣功等,但這些都只是調理用,就像健康食品一樣。如果真正有病的話,仍然必須尋求合格中醫師診療。」羅綸謙誠懇地提出建議。
面對現階段相關醫療糾紛屢見不鮮,羅綸謙認為,大部分正是源自目前社會對於按摩、推拿的「專業醫療」與「非專業醫療」界定不清;加上業者往往為了追求利潤,發展出各種名目的宣傳口號與調理方式,導致「患者」跟「顧客」之間並沒有很明確的界線,促使社會大眾不清楚當自己不舒服時,究竟該尋求何種正確的治療方式。
中醫建議2:
適度的按摩有利身心健康
中國古代知名的大醫學家扁鵲,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發現了氣血循環。扁鵲認為,人一天要循環三萬八千六百多次,若是氣血不通則痛,也就是人的氣血不通暢的話,就容易酸痛、生病。中醫師一般也認為,適度的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並可調節免疫機能。
羅綸謙表示,其實推拿就像幫浦一樣,擠壓後促進氣血循環,對血液循環和氣的循環都有幫助。基本上,按摩或SPA就是一種刺激,包含物理刺激及溫度刺激。物理刺激就是指透過手、機器、水柱來進行按摩;溫度刺激則包括溫泉、熱石等。此外,目前業者擅於營造優雅的環境,無形中顧客的心靈也獲得放鬆和休息,也算是一種心理治療。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人體很多局部地方都可視為整個人體的縮影,例如把脈、看舌頭、耳穴治療等,都是透過局部診斷來判斷整體狀況。足底按摩也是根據這樣一種概念,針對腳底的穴位進行按摩推拿,以紓解其他部位的不適。但是,羅綸謙強調,並不是所有足底按摩都有效,還得視師傅功力程度、精細度,才能真正達到民眾所希望的舒緩效果。
「基本上按摩還是有好處,如果一般健康者適量、適度、適時,作一些輕輕的按摩都沒問題,且確實可得到某種程度的放鬆,但過度就不太好。」羅綸謙認為,所謂的「中醫」,並不單純指中國的醫學;「中」即是中庸、適度的意思,「中醫」就是指求中之醫、適度的治療。因此無論按摩或是SPA,都應避免過度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