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紀念「六四」 期許「新中國」

紀念「六四」 期許「新中國」
2011年6月4日,海外華人於倫敦特拉法加廣場舉辦六四22週年紀念活動,呼籲中國政府「調查六四真相,清算屠城罪狀,結束一黨專制,建設民主中國」。Getty Images
第90期
林平
1989年6月4日,槍砲聲劃破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夜空。中國方才萌發的民主種子,就此被北京當局以坦克碾斃。
迄今,「六四事件」轉眼已過去22年。由於今年初由北非突尼西亞猛烈爆發且至今方興未艾的「茉莉花革命」,鼓舞振奮了許多極權統治下的受迫害人民,讓今年的全球串連的六四紀念活動格外盛大。

在中國,儘管當局傾力圍堵,由傳出的消息中,外界可以想見抗議力道異於往昔。北京公安從6月2日開始,在南站戒嚴抓捕訪民,以防止「六四」當天大規模的悼念活動。據傳中國網友呼籲穿白衣服或黑衣服去天安門廣場「散步」表示紀念,導致中共公安嚴查黑衣、白衣人,禁止他們進廣場。

港媒則爆料,有北大生穿「64」球衣入校;另有大陸民眾為突破網路審查、過濾而創作「六四暗號」──自資印製約二萬個印有「五月三十五日」及「瓶反鹿死」等圖案的紀念襟章,這是14年來首次有大陸民眾間接參與製作的「六四」相關紀念物品。

現象1

全球各地大規模紀念「六四」

而全球最盛大的「六四」紀念活動,當屬香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自1989年後,每年都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六四燭光悼念晚會。這個具有歷史指標意味的集會,同時也被視為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大陸後,繼續享有集會及言論自由的標誌。今年,紀念會的主題是「平反六四,革命尚未成功;建設民主,同志仍須努力」,現場聚集超過十五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對紀念「六四」十分「冷靜」的澳門,6月4日在中區噴水池的玫瑰堂前舉行的六四燭光悼念晚會,共有七百多人參加,創下1999年主權回歸以來的最高紀錄。

除了等同中國國內的香港、澳門外,今年「六四」期間,其他國家地區如加拿大多倫多、美國西雅圖、紐約聯合國哈瑪紹廣場、英國倫敦、德國法蘭克福、歐盟首都布魯塞爾、法國巴黎、澳洲雪梨,以及瑞典、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等國家,都有大小不同的紀念活動。

現象2

台灣新世代站出來聲援中國民主

受到全球反極權聲浪以及兩岸關係日益緊密的影響,華人世界中,原本對「六四」相對淡漠的台灣,今年首度由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等北部大專院校學生與港澳僑生組成「台灣學生促進中國民主化聯合工作小組」,6月4日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舉辦「六四22週年悼念晚會」,吸引近千名學生及民眾到場聲援。

當年六四事件中的學生領袖、目前受聘為台灣成功大學客座專家的王丹,特別出席這場晚會,慷慨陳述在台灣紀念六四具有多項意義:一、證明六四曾在台灣歷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二、關心六四作為普世價值的人權議題,是提升台灣民主整體素質的指標;三、兩岸關係密切發展,台灣不僅要瞭解中國經濟發展與現實的一面,也要瞭解中國政治發展與歷史的一面;四、台灣人應向中共展現民意,讓其知道台灣人不是只在乎大陸的錢,更在乎做人的尊嚴與權利。這也將影響中共的對台政策。

小組成員之一的台大哲學系二年級學生涂京威,坦承籌辦這次活動時遇到不少挫折,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大陸政府要面對的事,與台灣無關;但他們堅持在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的時候,紀念六四更有其必要,提醒大家不要只看見他們的高度經濟發展,忘了大陸政府仍是一個箝制民主與人權的政權。在接受中央廣播電台訪問時,涂京威道出心聲:「在台灣和大陸不斷接觸之下,我們是另外一種聲音提供給台灣民眾知道,其實中國還有這一面;你不能只看到中國的經濟成長,他們的政府跟台灣政府是不一樣的。」

而以往就曾在香港參與過六四紀念活動的香港僑生樊俊朗更大聲疾呼,大家應該一起站出來關心中國的民主、人權問題,讓對岸的民眾早日享有自由的空氣。他說:「我想帶出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這不只是身在中國大陸的人才有的責任,而是做為一個有良知的人,也應該跟我們一起去爭取。」

由今年全球以及台灣新一代針對「紀念六四」的熱烈表現中,彷彿讓人看到了中國自由民主的曙光。

現象3

馬英九總統提及「殷海光」

作為華人世界中自由民主典範的台灣,總統馬英九也在六四事件22週年紀念日中循例發表紀念專文。

馬總統強調在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去年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大陸民主與人權現況卻與亮麗的經濟表現,形成顯著反差。他回顧就任三年來,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基於兩岸深厚的血緣、歷史與文化淵源,與日益密切的人民往來,中華民國政府有責任提醒大陸當局,政治改革必須配合經濟改革同步進行。台灣從威權轉型到民主的經驗顯示,改革一定會有陣痛,但絕不是災難,而是新生,帶來的是穩定和進步,以及人民對政府更多的信賴。

馬總統在聲明最後指出,在紀念六四的今天,深切期望大陸當局能勇於推動政治改革,促進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發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寬容對待異議分子,珍惜他們的社會價值與貢獻,希望大陸當局從早日釋放劉曉波、艾未未等人做起,這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大陸的國際形象,更有助於拉近兩岸的心理距離。

今年較為特別的是,馬總統在紀念專文裡,一開始先提到台大最近出版《殷海光全集》作為引子。馬總統認為殷海光是台灣民主的「先行者」,當年強烈批判1960年代的威權統治,結果遭到軟禁,不能自由講學,但他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評論,卻給台灣社會播下民主的種子。

馬總統表示他「何其幸運」,當年殷海光、雷震,及其他台灣民主鬥士的主張,如今都已經實現,「也就是因為有過去這段遺憾,我們願意分享經驗,提醒大陸當局,應該包容並珍惜異議分子的社會價值。」

撫今思昔,「六四」已遠還是平反在即?相信這是今年全球「反獨裁」浪潮中,中國民眾與世人關注的話題。而馬英九總統特別提到一身傲骨的殷海光當年以知識分子的良知,啟迪台灣民主自由運動的一段歷史,讓人不由聯想到一個關鍵:中國今日是否也有足以改變國家命運的知識分子,以造就中國的民主改革?

究竟有沒有「新中國」誕生的可能?這可能是今年異於往年的「六四」紀念活動激情過後,值得探究的一個課題。

 

 

殷海光(1919~1969年)小檔案

殷海光被譽為台灣自由主義的先河與啟蒙大師。湖北黃岡人。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

1949年赴台擔任台大哲學系講師,並參加胡適、雷震、傅斯年等創辦的《自由中國》雜誌,與經濟學家夏道平並列《自由中國》兩枝健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但19667月台大由於受到政治壓力不再續聘,轉任教育部委員;1967年,哈佛大學邀其前往研究中國近代思想,政府也不允許其出境。不久,海耶克教授來台灣訪問,政府也禁止殷海光與之晤談,生活起居受到監視。1967年不幸罹患胃癌,兩年後病逝,享年49歲。

殷海光一生著述等身,有《中國文化的展望》上下二冊、《政治與社會》上下二冊、《殷海光全集》十八冊等。其中最具影響的是翻譯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以及德貝吾的《西方之未來》。

其位於台北市溫州街18161-1號的台大日式宿舍「殷海光故居」,於2004年被台北市政府定為古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反常 溫家寶緩核政策遭媒體炮轟
近日,日本傷亡慘重的地震、海嘯以及隨後發生的核反應堆危機等,引發了全球對核能安全的高度關注。瑞士表示停建新核電廠;…
被現代科學證實的中醫養生論
古代中醫認為,太陽與地球的變化,使人體的臟腑在一天12時辰(24小時)相應產生不同變化,人應該順天時而行才能保持健康。幾千年後,…
真誠無私的校長與老師
「如果學校可以永續經營,我們相約在這裡退休!」兩位看起來很年輕,卻已經在共和國小服務十多年的老師黃久珍和吳麗紅不約而同地說:「…
中文既不簡單也不普通
中國、台灣、韓國、日本等地的學者,於2007年10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八屆國際漢字研討會上達成共識,決定以「繁體字」…
印度人瘋中文 華語教師缺額1萬!
2011年,時任教育部長的吳清基訪問印度時,在一場與印度人資發展部長的會面上,印度方表示希望台灣增派教師到印度教中文。…
衝破藩籬 歐美開放天空生效
  就在民生物資全面飆升之際,歐美間「開放天空協議」終於正式生效,此舉將大幅降低歐美航線的票價,為波動的物價挹注些許平抑作用。…
阿根廷政治新局 狂人米雷伊有辦法親美遠中嗎?
阿根廷曾經是南美洲最富裕、最發達的國家,卻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陷入一場又一場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動盪。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國「女貪官」的沉淪腐敗
美國《時代》雜誌近日報導,在中國官場,不僅是男性官員在掠奪國家財產,一些女性官員同樣大肆貪腐。 《時代》雜誌援引《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