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媒體巨鱷梅鐸的是非成敗

第94期
何清漣

人稱英國「竊聽門」事件是梅鐸(Murdoch,又譯默多克)事業的滑鐵盧。在此之前,今年80歲的魯伯特‧梅鐸從澳洲報業起家,傳奇般地建立了一個遍布全球的新聞王國,掌控的新聞集團共擁有175種報紙、5家雜誌和23家電台,電視網橫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歐洲和亞洲。在西方國家,其觸角幾乎已伸入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中。

比如,他在美國擁有的福克斯有線電視新聞網1996年才開播,現在已經超越老牌的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成為美國收視率最高的有線電視新聞網,幾乎成了美國政治選舉的風向標,任何想要吸引右派保守選民的候選人都爭著在福克斯電視台露臉。

如果梅鐸經營的不是媒體王國,而是其他商業,他的成功將使他受到充分的尊敬。可惜的是,他經營的是媒體王國,而媒體業具有雙重性。首先,媒體作為一種商業,它必須以營利為目的;其次,媒體作為社會的第四種權力,必須與其他的權力、尤其是政治與經濟兩種權力保持距離。尊重事實、尋求真相、實踐社會良知是媒體業必須遵守的道德底線。

梅鐸正是在這一點上飽受詬病。

梅鐸時代:大眾傳媒成為老闆政治觀點的傳聲筒

喬納森.梅鮑爾斯(Jonathan May-Bowles,又名Jonnie Marbles)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解釋了他為甚麼要以剃鬚泡沫襲擊梅鐸:「他對當今全球政治的操控行為是一個隱伏的毒瘤;電話竊聽醜聞令人唾棄,……這個媒體帝國建立在欺詐和仇恨之上,對質疑之聲報以尖酸刻薄的抨擊;若非能夠給自身利益帶來好處,他們是絕不會去推動權力之輪的。」

喬納森.梅鮑爾斯所說代表了英國社會對梅鐸的普遍看法。梅鐸一生善變,但這些變化都是為了利益。1985年,為了符合美國有關傳媒擁有權的法律,梅鐸加入美國籍。這一階段他的基本政治立場十分保守,他擁有的美國傳媒全部以保守觀點著稱。更有甚者,他還是美國《旗幟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的老闆。這分新保守主義喉舌自從創始以來,每年虧本超過百萬美元,但梅鐸毫不在乎。

但梅鐸絕非美國價值理念的奉行者。按他自己的說法,只因為「總體而言,保守派政客對你做生意會更加有利一些。」

梅鐸進入美國後,成為美國傳媒界的後起之秀。當時除了《旗幟周刊》,屬下其他資產的形象和檔次大都不高。例如福克斯電視網獲得的評價是:「一家針對低端市場、語言粗魯、聒噪、主觀性很強的電視台。」而《紐約郵報》則被普遍視為「八卦」報紙。於是梅鐸不惜鉅金收購《華爾街日報》,目的就是要改變這一形象。

但梅鐸打造媒體帝國的目的主要是賺錢,因此梅鐸在中國的政治形象相當不同,他竭盡所能拍中共的馬屁,力圖成為北京的朋友。從1990年代以來,他參股組建鳳凰衛視,積極進軍中國大陸,而為此作出一系列被美國競爭對手攻擊為「共產黨同路人」的舉動。例如他為了討好中國政府,將BBC電視頻道從其屬下的衛星電視中開除,理由是「BBC沒完沒了地播放天安門廣場屠殺的片段,無緣無故地攻擊(北京)政權」。他還批評當今達賴喇嘛是「穿Gucci皮鞋的政治老和尚」,而舊西藏則是「一個相當可怕的中世紀專制社會」。

也因此,在梅鐸竊聽門事發後,世界對梅鐸的批評如潮洶湧。一位親北京的華人教授歷數了梅鐸上述功績之後說:「梅鐸對中國來說還是有功之臣,……丁關根(前中國中宣部長)會見過他,朱鎔基和江澤民都接見過他。不能落井下石吧?有鄧文迪把關,老默是自己人。」

自從傳出梅鐸想收購《華爾街日報》,自由派的《紐約時報》便開始擔心梅鐸的「親中共」傾向會威脅《華爾街日報》未來的公正立場。曾有知名記者的文章這樣寫道:「梅鐸是任何品行正直的記者的天敵。」

世界怎樣看梅鐸

如果說媒體要保持獨立,因而要與權力保持距離,那麼作為美國媒體界「大鱷」的梅鐸的信條完全與之相反。梅鐸認為,一個人在政界的人脈關係和他的資產負債表一樣重要。在搭建他的媒體帝國過程中,政界的人脈就是他做生意的基礎。

對梅鐸這一特點,有兩位作者先後出了兩本書,世人可從這兩本書中瞭解梅鐸的人生哲學。

一本是梅鐸的重要助手、澳洲記者、「新聞集團」前亞洲業務發展總監布魯斯‧多夫(Bruce Dover),他發表了《梅鐸中國冒險記》(Rupert's Adventures in China: How Murdoch Lost a Fortune and Found a Wife)一書,描述梅鐸試圖進軍中國市場賺取商業利益而向北京叩頭,昧著良心採取的妥協。不幸的是,梅鐸儘管為了中國市場出賣了許多做人的原則,但北京並未向他敞開大門,反而讓他在中國虧損了上億。

另一本是唯一被梅鐸獲准採訪的專欄作家邁克‧沃爾夫(Michael Wolff)撰寫的書:《一個人的帝國:梅鐸的隱祕世界》(The Man Who Owns The News,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Rupert Murdoch)。這本書豐富了世間流傳的梅鐸碎片,展現了他充滿矛盾的性格,傳神地刻畫了梅鐸的「勢利政治學」,即用各種方法結交權勢人物,為自己的生意鋪路。

除了勢利之外,梅鐸還是低俗的代表。在他成功收購《世界新聞報》和《太陽報》後,為迎合中低端市場,他通過三版女郎直接把工薪階層和性聯繫起來,也讓酒精和性建立了聯繫,也就是看類黃色新聞吸引大眾。為此,英國人給貼的標籤是:梅鐸是整個英語出版界最貪得無厭、最粗俗無禮的出版商。

當英國傳出的新聞集團涉嫌收買警察獲取新聞來源的醜聞時,許多人期望梅鐸主導的新聞媒體王國盡快崩塌,因為一個媒體與政界聯手的社會,將會是一個可怕的社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社會主義價值觀最刺眼的兩個字
前不久,中共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高調推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取向和準則,羅列了一堆漂亮的詞藻,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
聽濤園山莊 融合中國風與竹藝特色
 台灣民宿號稱上萬家,但整體風格多以歐美、南洋與日本禪風為主,少有業者走中國風格路線。一家名為「聽濤園」的民宿曾在網路上辦活動,…
香港占中:為了不淪為大陸
香港特區政府與占中運動代表在10月21日的談判,並未取得實質成果。因此,中國大陸一些力主激烈對抗的異議人士與維權者,認為占中活動太軟弱,…
台北文青的新聖地 閱樂書店
 從年初到現在,要說文化圈討論熱度最高、最火紅的書店,非「閱樂書店」莫屬。這家位於信義區松山文創園區內的新興書店,附近有兩家誠品…
愛在他鄉變故鄉 比在地人更在地
從國姓鄉街道往惠蓀林場、泰雅度假村方向繞過加油站後上坡路段,依著「地球村農家」的指標轉進一段夾雜芒草、樹叢與小叉路,來到山上的盡頭,…
阿里巴巴變天 馬雲為何「落跑」?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中國支付寶公司8月29日宣布法定代理人由馬雲變更為葉郁青,而接任者葉郁青的資料基本為零。9月10日,馬雲宣布一年後,…
廣州現大批失業民工返鄉潮
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正迅速地影響到中國的產業。雖然中國總理溫家寶10月28日在莫斯科訪問時談到中國的經濟表示:「…
男女分工角色是如何形塑的?
筆者曾在《看》雜誌176期討論過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中,農業技術的變革如何改變女性的社會角色分工,例如「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性別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