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台裔球員林書豪在美國職籃NBA颳起旋風。一時間全球都看到了:原來亞洲人在籃球場上也能表現優異!
「林來瘋」的旋風鞏固了亞洲人在NBA的地位,而對於和林書豪同樣出身於加州帕羅奧多的台灣留美青年陳傑豪來說,運動不只讓他融入美國社會,還幫助他在商場上遊刃有餘!
用籃球培養溝通技巧與領導力
陳傑豪談起自己在美國職業生涯中所跨出的重要一步,就是在西柏系統公司受訓成為CRM──「客戶關係管理」顧問師的時候。
在湯馬士‧西柏所創建的CRM顧問團隊裡,不僅要具備寫電腦程式的資訊科技技術,更需要有與客戶接洽、溝通的技巧。
說起自己的溝通的技巧,陳傑豪表示,其實要歸功於父親和打籃球。
陳傑豪的父親是個生意人,早年從事得四處打通路的鑽石批發生意,交友廣闊、人際關係良好,業務技巧、客戶溝通能力也很強。父親從小就帶著陳傑豪參加飯局,不管是與高階主管洽談的大場面,或是與好友的小聚會,陳傑豪都會看見父親怎麼與人互動。
父親最常提點他的是:「不用當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要當準備最充分的人。」(You don’t have to be the smartest in the world, butyou can always be the most prepared.)
陳傑豪16歲就被送到美國求學。剛到新的環境裡,不僅沒有朋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的方式也不像台灣那麼友善,比較現實導向。雖然只是中學生,每個人都在打量彼此的斤兩,看是否對自己有利。這些美國社會的文化,都讓陳傑豪很不習慣。但很快地,他瞭解到,這就是現實,自己必須運用一切現有的能力突破困境,才不會被環境打敗。
陳傑豪逐漸發現,在美國,「打籃球」是融入同儕最好的方式。於是有一天,他跑到籃球場上,說要加入鬥牛。對方看到是個黃皮膚的小伙子,眼神多了幾分不屑。
鬥牛開始時,陳傑豪告訴自己,這一刻就是展現能力的時候。還好他籃球技巧不錯,打球時也不自私,該助攻時就傳球、該切入時就毫不留情地進攻、該鼓勵隊友時就鼓勵,領導者的性格與風範展露無疑,當下贏得外國同學的信任,相約下次再一起打球。從那刻起,他知道他找到了施力點,可以開始真正踏進美國這個社會。
隨著球場上被接受,陳傑豪慢慢地可以和同儕分享自己其他的優點,朋友也開始找他聊天,一起切磋功課。
高中最後一年,陳傑豪還拿到籃球隊的MVP(最有價值球員)。對於一位中途來就學的亞裔學生來說,能拿到該年的MVP,陳傑豪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他開玩笑地說:「我不是林書豪,但有點他那種味道,從一個無名小卒,後來變成眾人的焦點。」
用高爾夫陶冶性情 學習謙卑
大學時,陳傑豪就讀於聖地亞哥大學資訊工程系,由於功課繁重,沒能繼續打籃球。但他開始嘗試打高爾夫球,發現自己很有潛力,短短時間內就可以打到最低桿,連教練都鼓勵他轉投入職業高爾夫。雖然他後來沒有發展職業高爾夫球生涯,但卻從中學到很多。
陳傑豪認為,打籃球時需要的是速度和爆發力,且在籃球場上必須展現自我魅力與絕對的自信,因此往往會使自己患有自我膨脹的「大頭症」。而玩高爾夫球卻完全相反,時常處於靜態思考、耐心等待的狀態。這促使陳傑豪把先前玩籃球的習慣徹底轉變,讓他學到謙虛的重要。
他如此描述打高爾夫球的心態:「我昨天打得好,今天不一定打得好,而且要很有耐心,完全急不來,得一步一步來。」
一動一靜、自信與謙虛、主動出擊與冷靜思考、展現領導魅力與耐心獨立完成工作,這些商場上必備的性格養成,就在籃球與高爾夫球中演繹成形。
回想起一開始進入西柏系統公司的團隊時,見識到美國各界精英,當時他內心忐忑不安,但想起父親講的「不用當最聰明的人,但要當準備最充分的人」,他因此更努力踏實地學習,讓自己總是準備充分。這樣的信念,終於讓他在第一年的職場競爭中勝出,一大半西柏人被淘汰,而他被留了下來。
聰明並非關鍵,能自我協調全方位能力才是關鍵。這,就是陳傑豪從運動中學習到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