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看天下

901反旺中,學生在街頭的「自由之夏」

901反旺中,學生在街頭的「自由之夏」
因旺中案衍伸的反媒體壟斷訴求,匯集出一股巨大的學生力量。李唐峰攝影
鄭少凡

九月一日,台灣新聞史上最大規模的抗爭行動――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全場共約九千多人參加,隊伍綿延了近一公里。放眼看去,人群中約半數是年輕的學生面孔,其中有40多個學生社團自發性參與,遊行學生估計有4500人左右,這是繼1990年野百合學運號召6000人參加以來,最大規模的學生運動。

2008年因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群眾在抗爭過程中因為警方的執法不當,促使學生大規模抗議,形成一波「野草莓學運」。從那時起,經過了十多年沉寂的學生社運力量又再度逐漸擴散到各個社會議題,各大學中的異議社團也在各自領域裡奮鬥,社運的種子在這群新生代族群中逐漸萌芽。

於此,近年來的幾次重大社會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學生集結的身影,例如樂生療養院、反國光石化、苗栗大埔徵地事件,再到前陣子的士林王家拆遷爭議,學生都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抗爭力量。

尤其今年暑假更是不同於以往,正當六月發生的華隆罷工案和鍾鼎邦事件,讓學生們忙得不可開交時,7月25日NCC有條件通過了旺中併購案,當時此案雖然是台灣史上最龐大、最有爭議的媒體併購案,但關心旺中案的人士,到7月25日當天大多還是停留在學者與民間團體上。

這段故事,直到陳為廷在臉書上按下了分享鍵、林朝鑫揚言要對他提告,才正式引爆了學生大規模的怒火。

林朝鑫對陳為廷的威脅,踩到了「鄉民」們的底線,他們無法接受陳為廷只不過是在網路上轉貼文章――一件網路族群們每天都在做的動作――就要被提告。這些沒有經過戒嚴時代、生長在網路多元文化的世代驚覺,言論自由――這個像是呼吸空氣一樣自然的權利,竟然會遭到無端威脅限縮。

經過臉書串連、分享,原先單純的憤怒學生,經過資訊消化、思考後,漸漸地匯集成一股群眾力量,在9月1日那天,綻放出最亮眼的新一代自由之光。

或許可以說,今年暑假是學生們的「自由之夏」,雖然華隆罷工還沒結束、旺中仍不悔改、跨媒體壟斷法仍遙遙無期,但學生們爭取自由的努力在今年夏天特別燦爛,期待這次學生的集結,可成為將來學生力量參與公共事務的新里程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牛耳藝術渡假村──結合文藝與自然
1987年成立的牛耳藝術渡假村,前身為牛耳石雕公園,是專為收藏素人藝術家林淵作品而成立的藝術公園。創辦人黃炳松表示,因為台灣三位名雕刻家…
拒絕國際救援隊入川 另有蹊蹺?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地震引全球關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眾多災民仍在瓦礫深處,命懸一線。已經進入汶川震央的空降兵和武警部隊,…
美國初秋的溪澗
炎熱的夏日悄悄隨著暑假結束,金風吹拂的初秋開始送爽。 身在美國紐澤西州的阿丹,在住家附近補捉到一幅靜謐悠遠的溪澗瀑布山林美景。阿丹說,…
法航失事 中媒為何遮掩第9名乘客?
法航AF447班機失事,機上9名中國乘客的名單,卻在有關單位的遮遮掩掩之下,只公布了部分名單。…
東海「博雅教育」 打造全人菁英
現任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談及最引以為傲的東海特色,會毫不猶豫地提及「博雅教育」。在東海大學的網站中,對於何謂「博雅教育」,有如下說明:…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
楊明超以「小池塘」創造益網科技「好的循環」
2016年1月16日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周子瑜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當時,有位名叫「楊明超」的人在個人臉書表示,他是「益網科技」…
天地傳異響 古籍可解迷
2020年,歲次庚子,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災禍連連的同時,異象頻出。從多處天空不明原因的巨響到貴州山谷中的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