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從文字領略影像之美 以暢銷小說Boy's Life《奇風歲月》為例(三)

從文字領略影像之美 以暢銷小說Boy's Life《奇風歲月》為例(三)
Getty Images
第126期
劉惠宜

我們在前兩篇文章探討了《奇風歲月》(Boy’s Life)栩栩如生的敘述風格,與不同情境之下的描寫技巧。現在,我想談談這本書裡的三個面向:奔放的想像力、家庭衝突以及寫作。

此書中文版的封面是一個長了翅膀的人在天空騎腳踏車。主角柯力(Cory)與好友以及各自的小狗一齊在天空飛翔的這一段想像,在我第一次閱讀時,逼真精采到讓我以為是真的,這也是很多讀者津津樂道的一段。另外還有一段,我覺得文字也天馬行空的美。

大家應該看過小孩玩扮家家酒,大人看覺得他們在玩一場遊戲罷了,不過在小孩眼中,這可是件再正經不過的事。柯力為他重傷的好友Davy Ray講故事時的情景,大約就是這種味道。一個講得認真,一個聽得信以為真。他講了一個小男孩的故事。

這位小男孩可不是等閒之輩,只要用想的,他就到得了他想去的星球。因此人家布鞋上的沙子是來自火星的紅沙,在冥王星上溜冰,或者在土星環上騎騎腳踏車,對他都不是甚麼難事。甚至,他也可能跑到金星上與恐龍大戰一場。

聽柯力講得煞有其事,Davy Ray問:「那他到得了太陽嗎?」柯力繼續掰下去,當然可以,想做日光浴時就去,不過帶把扇子就是了。更不得了的是,男孩的朋友都是國王、皇后呢,因此他們的城堡他都去過。

“He visited the red sand castle of King Ludwig of Mars, and the cloud castle of King Nicholas of Jupiter. He helped stop King Zanthas of Saturn and King Damon of Neptune from fightin’, when they got into a war over who owned a comet. He went to the fire castle of King Burl of Mercury, and on Venus he helped King Swane build a castle in the tall blue trees.”

飛出天外、遨遊星際,沒有人不嚮往這種自由吧!

柯力的家庭雖不富裕,可是父母感情融洽,稱得上是和睦的家庭。相較於柯力親子間和諧的相處,剛搬到奇風鎮、一直過著搬遷生活、外表蒼白瘦弱、戴著一副過大的眼鏡、講話大舌頭的Nemo Curliss,家庭之於他有若黑暗的牢籠。家,原本應是充滿關愛與諒解的養育之所,對Nemo而言,家帶來的創傷卻不下於其他小孩對他的凌辱。

Nemo瘦長的手臂有著驚人的力量與令人瞠目結舌的準確性:

“A boy with a perfect arm, no matter how frail that arm might look, surely had been touched by God.”

可是Nemo的母親並不這麼認為。由於家庭經濟的不穩定、照顧小孩的焦慮,過度的擔憂與保護使她強制兒子待在家裡,不願讓這位十歲左右的男孩參加任何可能帶來受傷的活動,包括他最拿手的棒球。

“I didn’t fall down,” Nemo said.

“But you could’ve!” his mother snapped. “You know how fragile you are! If you broke a bone, what would we do? How would we pay for it? I swear, you’re not right in the head!”

“Don’t you know you’re sickly?” she demanded. “Don’t you know your wrists could snap in a hard breeze?”

柯力對Nemo神奇的球技崇拜得五體投地,可是Nemo的母親完全不瞭解自己小孩的能耐。當他們一家在短暫居住後要搬離奇風鎮時,Nemo小小心靈裡無力承載的巨大痛苦化作尖叫號哭與手中棒球的奮力一擲,衝向天際,飛向廣漠,只是此時此刻,他究竟無法掙脫這個家給他銬上的沉重枷鎖。作者的感慨裡有著對Nemo深刻的同情:

“...forbidden to play the game he was so naturally gifted at, shuttered away in a series of houses in a parade of towns, staying in one place only long enough to get picked on and beaten up but never long enough for guys to get to know who and what he was behind the pale skin, the lisp, and the thick glasses.

真正去認識一個生命是很難的,外在的遮蔽、固有的成見,都使我們像從哈哈鏡看別人,而別人或許也是這樣看我們,也因此沒有人不渴望被瞭解與接受。

不是只有經濟困窘的家庭才諸事不順,富貴人家也有富貴人家的苦。教育良好的Vernon在小鎮裡走動從不穿衣服是有原因的。他那家財萬貫的父親給他的打擊程度約莫如Nemo的母親之於Nemo那窒息的愛與掌控。Vernon的父親寄望他從商,繼承家業,可是Vernon想當作家。Vernon邀請柯力到家裡作客時,跟柯力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吐露了他糾結的心事與傷痛的過往。這一段故事很明顯有作者的影子,自傳意味濃厚。Vernon訴說自己花了四年的時間寫一部小說,他父親的反應是:

“His daddy told him he was nothing but a fool. His daddy said it night and day. You fool, you crazy fool. Spending your time writing a book, when you ought to know business. That’s what I raised you for. Business.”

當Vernon得到出版這本書的機會將前往紐約之際,他的父親相信這個蠢蛋終將爬著回來。到了紐約,出版商引用各種圖表說明讀者的口味,要他將書裡原本充滿情感與生命的小鎮風情,改為謀殺懸疑,才能吸引讀者,跟電視劇競爭。眼看出書的機會就在眼前,距離夢想的實現就差那一步,Vernon接受了出版商的更改要求。當新書問世,Vernon看到那血淋淋的封面,痛悔得心如刀割:

“…and he saw that cover and knew he had taken his child and he had dressed that beautiful child up like a prostitute and now only people who craved ugliness wanted her.”

唉,我想幾乎寫作者都經歷過這種掙扎,到底是該迎合大眾口味,寫別人愛看的,還是寫自己真正想寫的?為何而寫?書店、圖書館裡汗牛充棟,哪一本書的作者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最值得閱讀?而我的作品的價值在哪裡?當市場反應冷淡時,你還會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嗎?你是為誰而寫呢?你覺得自己的作品吸引到的是甚麼樣的讀者?銷售量、點閱率或作品的產量能真實反映作品或作家的價值嗎?我想寫作者應該都曾這樣在心裡與自己爭辯、對話吧。

根據貝多芬的得意門生徹爾尼的記載,貝多芬的朋友向貝多芬提及他的聲名時,貝多芬回答:「無聊!我從未想到聲名和榮譽而作曲。我心坎裡的東西要出來,所以我才作曲!」

老老實實在創作的人都深知寫作或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為情緒帶來的穩定與那專注的深層樂趣、生命找到定位後的安然,以及作品完成,雖然腦汁絞盡,但能量充滿的感覺──莫忘寫作的初衷吧!

下面這一段是描寫柯力週末晚間在當地圖書館朗誦自己創作得獎的故事時,第一次嘗到寫作的美妙,他內心的感動。這一段寫得極為入心,文字優美而不造作。

“I had been charged with power and tasted life tonight. I had taken my own first step, however awkward, to wherever I was going. This feeling of sheer exhilaration might fade, might wane under the weight of days and diminish in the river of time; but on this night, this wonderful never-to-be-again night, it was alive.”

Boy’s Life裡我最難以忘懷的一段話是作者借夢境裡柯力的老師所言,點出寫作的根本之道:

“When you look at something, don’t just look. See it. Really, really see it. See it so when you write it down, somebody else can see it, too. It’s easy to walk through life deaf, dumb, and blind, Cory. Most everybody you know or ever meet will. They’ll walk through a parade of wonders, and they’ll never hear a peep of it.”

希望我們都能保有澄澈清明的眼,不失赤子旺盛的好奇與活潑的想像力,才不會辜負了生命的恩典,錯過了這場豐盛的饗宴。與讀者分享我喜愛的小說,希望這趟文學之旅大家充實而愉快!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窮人與中國窮人
負責「營養補充援助計畫」的美國農業部近日發布報告稱,有將近4,600萬美國民眾目前不得不依靠政府發放的食物券購買食物。…
太陽底下的新鮮事
有人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總覺得這句話與實際情況不符,因為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報刊雜誌上總會報導一些奇聞軼事,而近幾年來,…
中國緣何此刻啟動釣魚台爭端?
9月15日開始,中國因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而高調發難,將本土變成了反日戰場,不僅在全國數十個城市裡發動對日本商店工廠的搶、砸、燒,…
老爺爺的人生智慧
老爺爺是一位小學教師,退休後和老伴在南台灣的鄉村買了一棟有前後院子的透天厝,兩老種花養草過著怡然自得、清心愜意的日子。寒暑假時,…
中國駭客部隊曝光引發美國擔憂
近期,有關中國軍方對美國網路攻擊的消息,頻繁出現在西方新聞媒體上。外媒尤其關注為何中國軍方對蒐集經濟情報如此熱衷。…
珠海撞人慘案 中國「無差別報復社會」爆發
2024年11月11日晚上,中國廣東珠海市體育中心發生了一場令人震驚的悲劇。一名62歲男子駕車衝撞正在運動的市民,造成至少35人死亡、…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逆境鍊真金
說起「成功人物」,一般人通常想到的是西裝革履、拿著皮製公事包,在摩天大樓的「雲端」裡生活,每天在投資市場裡殺進殺出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