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長庚養生文化村 不只是養老

「長庚養生文化村」占地廣大,環境清幽。長庚養生文化村提供
第134期
曾允盈

老人照護問題,近年來漸由家庭轉向社會,不同銀髮機構適合的對象與年齡各不相同。台塑集團創辦的「長庚養生文化村」,占地34公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退休養護體系之一。高齡86歲的台大榮譽教授齊邦媛入住四年多,完成巨作回憶錄《巨流河》,也讓養生村備受矚目。

養生村主任李陳菁淵提及,台灣的老人養護和日本的模式接近,日本也是用這樣人際交往的典範,讓長輩彼此之間產生連結,進而擴大成為社區與社區的連結。然而台灣「長期照護政策」卻比日本「介護保險」晚了很多。結合醫療資源,整合一個豐富且自給自足的退休住所,讓退休生活更有尊嚴,是長庚養生村成立的目標。

回歸「廟口文化」》

多元的休閒課程與社區式的交往

就像鄉下的廟口文化,長輩們聚集在特定地方分享彼此的生活,把每個人都帶出家裡,彼此的連結正是養生村積極建立的,這樣的生活對老化的社會很有幫助。而人群交往的快樂,有時會讓長者忘記身體的病痛。

養生村用各種方法維持長輩們與親人、朋友的往來網絡,建立詳細的資料系統。如超過一段時間沒有親友探望,即會介入拉近彼此的關係;而孩子越有成就、兒女不在身邊的長輩通常越孤獨,也格外需要關懷。

多元的休閒課程,更是長輩們豐富生活的來源。上課時出的作業,成為與兒孫之間的橋梁,從幫忙做作業開始,與爺爺奶奶更有話題、更有交集。

為鼓勵長輩們盡量走到戶外,養生村提供多種免費的接駁車。一天1至2班到東區、西門町買東西;也和賣場合作,每天接送長輩兩趟;還有在傳統市場停留一小時的班車;每半小時一班接駁往林口長庚的車,載長輩們去看「喜歡的人」──長庚的醫師們。李陳菁淵笑說,長輩們沒事也愛搭車去和醫師聊天,生活很快樂。

長庚養生文化村取名「文化」,正鼓勵長輩們培養新的興趣,也希望分享彼此成長過程中的文化經驗,寫下生命的記憶。養生村是舊時代和新時代的傳承融合,60歲到100歲的差距其實很大,價值觀和社會期許也不盡相同。李陳菁淵提到,一位明志科大退休的校長,人生經歷豐富,每週在村內開課一次,分享自己的知識與故事。在這裡,他們講著同樣世代的語言,同伴情誼的幫助甚至能夠減緩老化的速度。

養生村現在約有600位長輩,55%來自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等大都會,以軍公教最多;45%自海外歸來,以美國、加拿大華人區最多。傳統觀念裡,把父母送出家庭即為不孝,但子女如果沒有時間照護陪伴,父母日夜獨居在家真的是最好的安排嗎?退休後到養護機構生活的養老觀念不似舊時,已是很大突破。

結合醫療體系》

讓長輩活得健康有尊嚴

從前在廟口的生活豐富,但身體狀態卻不能隨時有人照應,養生村希望給長輩們一個態度,就是「健康的生活」。

與林口長庚醫院結合的健全醫療系統,是長庚養生村的重要特色。完善的病例系統,提供不同年紀與身體狀況的長輩不同標準,定期檢查。入住的長輩分成高危險群、亞健康、健康三種,集中醫護資源在最需要照護的長輩身上,以健康分類照護。

另外,針對三種健康狀況不同的長輩,養生村每隔十二個小時、八個小時、四個小時,會有護士打電話到房間關心。健康照護透過制度化的時間落實,大家都很放心。

「醫療永遠是我們可以領先中國的。」李陳菁淵說。醫療的技術連結照護的經驗,是長庚體系珍貴也讓人信任的資產。

 

為生活而非養老》 季澤生與郎咸寧趁年輕入住養生村

季澤生與郎咸寧伉儷被長庚養生村戲稱為「幼幼班」,剛滿60歲的他們正值壯年,身體健朗。對他們而言,住到長庚養生村是為了生活,不是養老。夫妻倆打破降低生活自主能力者才要住進來的觀念,趁著年輕住到養生村。

1995年,季澤生夫婦因為工作關係離開台灣到新加坡,輾轉到大陸,再到美國住了六年,2012年決定回到台灣定居。2010年他們開始為退休後的生活作準備,考慮各地的環境後決定回台,季澤生可以陪伴在台灣的母親,也能回到政大國貿系兼課,分享多年來的實務經驗。

不同季節試住三次之後,長庚養生村最後成為他們生活的寄託。除了台灣的醫療系統相對健全,溝通容易,不同於其他的養護中心外,養生村環境自在、腹地廣大、休閒生活多元,也是吸引他們長年入住的原因。

在養生村學二胡的郎咸寧、學數位攝影的季澤生,都學出了興味與快樂。兩人一同安排時間出國探親、玩樂,也各自在養生村的社團充實生活,發展興趣。他們同時也是「住民志工」,分別在電腦組和諮詢組為其他長輩解答電腦問題。擅用電腦的郎咸寧開朗地說:「這是我們可以付出的。」

老一輩孤獨微弱呼救卻無人聽見的新聞時見,許多人不得不未雨綢繆地想,如果是自己或另一半孤身一人時能否承受。郎咸寧說:「住在養生村會有人適時搭一把手。」這是他們放心前來的原因。

養生村鼓勵大家認識新朋友,兩人的生活重心不只有彼此,即使發生甚麼事也不會孤獨餘生。對郎咸寧和季澤生而言,健全的照護和關懷,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附加價值。看著他們談話時的默契與笑容,生活的滿足早已寫在臉上。

還是故鄉最好》

89歲周神通旅美24年後回台學習獨立生活

89歲的周神通1989年從藥廠退休後,跟著在美國念書的孩子住到紐澤西。在美國,孫子上了大學,阿公就鼓勵他們搬出家裡,學習獨立靠自己生活。24年移居異鄉的生活,周神通在美國看到養生村的廣告,覺得還是故鄉比較好,「這都是神在帶路。」他笑著說。

至今年8月來養生村就滿兩年了,周神通說,清幽的環境和乾燥的空氣很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18公頃的戶外活動空間,和美國的生活環境接近,喜歡運動的周神通可以四處散步走動。在養生村買龜山小農種的有機蔬果,也是他很開心的一件事;每週四還有小農市集,與龜山地方連結,住民買得不亦樂乎。

周神通的家族有近百人,每年會從美國、台灣、新加坡各地前來聚首。平時孩子們輪流來陪他聊天,出去散步,住在養生村並不孤單。信仰基督的他,每週會在養生村二樓禮拜堂禮拜,還參加日語歌謠教唱班,生活非常豐富。

養生村每天有免費接駁車往返台北、桃園、中壢與長庚醫院,全年無休,想到哪裡隨時可以去。只要身體狀況良好,外在條件不會受限,周神通可以自在安排每天的行程。

內部是社區式的生活模式,建立長輩之間、長輩與照護者間親近的往來,對外也與桃園龜山社區、林口長庚醫院建立良好的互助網絡;長輩們彼此之間自發性地關懷和幫助,是長庚養生村的特色。也因為「老有所終」,且人人「皆有所養」的理想,「養生文化村」正一步步構築起台灣老人未來的生活天堂。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鹿港小鎮巷子裡的美食
來到鹿港,除了古蹟,絕對不能錯過小吃。 第一市場周邊有許多老字號美食,一人準備一百元,從媽祖廟香客大樓散步到民族路,…
瑞士名錶 三大品牌
你知道全世界最高檔的錶,都是機械錶而不是石英錶嗎? 你知道全世界二、三百個鐘錶品牌裡,最受業界敬重,最受拍賣公司、…
狗話連篇
一進小吃店,迎面而來一隻身著紅色亮面棉襖背心的拉布拉多:米黃的毛髮一根根工整地貼著發福的身材,咖啡鼻水亮水亮,臉上帶著淺淺的笑意招呼來客。…
經典語錄之五
劉大偉(美國Kendu肯渡製片總裁,曾為迪士尼動畫團隊少數華人動畫家)── 抽象畫是一個世界大騙局,因為它讓藝術家沒有責任感,…
盤點2011年的「還真沒想到」
年底了,回首2011年首先讓人忘不了的就是全球天災不斷,屈指一算就有紐西蘭基督城地震、日本地震與海嘯和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泰國洪災………
中國稱霸世界的利基和策略
儘管中國的總所得未來頂多只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一,應該不足以稱霸世界,但中國仍有一些利基可以使它的影響力超過總所得的比例,…
《看》雜誌FB 讚文分享
前google副總裁:大病後,我修的7個死亡學分每件事情的發生,也許都在教導我們一個道理。前谷歌副總裁李開復在經歷一場大病後,…
深夜加油站 遇見蘇格拉底
  這個題目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名稱。先來說說故事大綱:男主角丹.米爾曼是柏克萊大學裡的風雲人物,不僅家境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