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想,經濟活動有一大部分是屬於占位置遊戲。因為經濟學講的是有限資源的配置問題,現在我們換個角度,瞭解哪個位置會被配置到資源,以及如何被資源配置到,那不就是占位置的遊戲嗎?
不同的位置,會得到不同的資源,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如果有些位置所享受的資源,超過了合理的水準,就值得關注了。因為在資本主義之下,除了少部分的公共財之外,所有的資源與位置,都是被私人所占據或擁有的,而當某些位置獲得異常報酬時,表示其他人必須為此付出代價。講白一點就是,有些人不勞而獲,造成另一些人的負擔。
但用經濟學來說,就是那些占到好位置的人可以像房東似地收取「租金」,因此,這種報酬就叫做「經濟租」、「準租」或「壟斷租」。
當一個經濟快速成長時,新位置不斷湧現,人們對於爭座位這件事不是那麼在乎,反正機會多的是;但是當經濟停滯不前時,爭座位就成了一件大事。這時,根據尋租理論(rent-seeking),人們除了去爭現有的座位之外,更有甚者,還會設法利用人脈關係,去營造新的「經濟租」,而造成社會的更大負擔。
嚴重時,整個社會充滿了「租」,人們分成「收租階級」和「繳租階級」,實質經濟活動遲緩,但投機活動則可能甚為猖獗。簡單說,就是許多人會爭相運用政商關係,去建立「人為的」壟斷勢力,以獲取超額利潤。而沒有人脈和能力的人,就淪為被剝削的對象了。
尋租行為與國家負債
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遲緩,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大大小小、有形無形的尋租行為便紛紛出籠。例如:金控集團整併、透過都市計畫開發新市區土地、各種BOT案、半官方機構與基金會越來越多且強大、國營事業爆發採購弊案等,這些合法或非法的案子,我們不能一口咬定全是官商勾結,但不可否認,這些案子的利潤優勢主要來自公權力,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尋租行為。
有趣的是,中研院的一篇研究〈台灣公私部門薪資差異之研究〉把公部門薪資普遍高於民間部門的現象,當作不可解釋的差異——也就是一種經濟租——來探討。
既然這些暴增的經濟租多半來自公權力,那麼,最終很可能就是政府的負擔,也就是說,國家負債日益龐大是必然趨勢。這方面的數字和討論簡直汗牛充棟,信手拈來都是資料。最直接明瞭的數字是:2001年台灣政府負債餘額占GDP比例為25%,到了2012年為35.7%。而以軍公教退休給付為主的政府潛藏負債,中央和地方合計將近15兆台幣,根據中央社報導,約需62年才能清償。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尋租者所獲得的利潤,全民買單。
年輕人的新路
當一個社會處處是尋租行為時,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剛踏入社會的青年。還沒開始賺錢,就已經要分擔國家債務了,根據《蘋果日報》以國債鐘的數字計算,2013年7月台灣平均每人負債23萬元。由於水電油是國營的,在國債日益龐大之時,油電價格漲多跌少已是無可避免的路了。還有,如果你要搬到都市才找得到工作,那麼,高房價又是一個躲不過的關卡。這些障礙真是族繁不及備載,我們寫到這裡就好了。
問題是年輕人該怎麼辦?如果你赤手空拳,沒有人脈,那就要努力去取得一個特殊技能或證照,例如律師會計師之類的。再不然就是考公職。總之,你自己也去弄個經濟租來保護自己。
這條路的唯一問題是,不是所有人都拿得到這樣的資格。理由很明顯,如果大家統統有,就不叫經濟租了。況且,現在公職是越來越難考了。
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進入享有經濟租的企業或單位,在保護傘之下,至少有個安穩的工作和收入。這些是甚麼機構呢?國營企業、半官方機構、金融等特許事業等等。當然,這條路比起上一條寬敞許多,但也容納不下所有的人。
第三條路是找個經濟租比較少的國度,遠走他鄉。問題是,放眼全世界,政府的角色越來越吃重,哪個國家沒有嚴重的經濟租?而當你是個非法移民時,恐怕處於更不利的地位。
最後一條路,就是靠經濟學家熊彼得所說的創造性破壞了。網路、新科技、新通路、新市場、新觀念等不斷產生新的機會,這些新領域,通常還沒被完全占領,還有許多的空位,而且這些位置特別適合年輕人。如果你在新領域裡找到機會,千萬要把握。這裡通常不會有五、六年級的老傢伙擋你的路。
你也占個位置吧!
如果你很英勇,也很幸運,在新領域裡打出一片天,接下來該怎麼做呢?我最近在研究基因改造大廠孟山都(Monsanto)的策略,也想到比爾蓋茲的微軟,我想,答案很明顯,新科技由於創業風險高,於事業成功之時,更需要建立經濟租來保護自己應得的利潤,至少做為英勇冒險的回饋。
孟山都採用甚麼手段來保護自己,這裡限於篇幅無法詳述,但綿密的政商關係和立法遊說是少不了的。國內的生技業者似乎也深諳此道,君不見,前一陣子立法院長陷入政治風暴時,生技股全面大跌。我一個朋友說,生技這一行,重點不是看你開發了甚麼新藥,而是看你取得了甚麼許可和保護。
總之,如果你創新成功了,別忘了為自己占個位置,這才是遊戲的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