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與總理李克強、中紀委書記王歧山形成「習李王鐵三角」。王歧山上任後強力推荐一本十九世紀的歷史舊著《舊制度與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1856),使這本書在2012年持續大賣,中國市面上幾次脫銷。
王歧山推荐這本書,用意何在,可以從不同的觀點解讀。但中共政權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就是保護這個獨裁政權是黨的第一要務,所謂的「穩定高於一切」。這本書談的是1789至1793年發生在法國,針對路易十六王朝的大革命。中共現在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上位者都知道中共政權極其脆弱,腐敗遍地,大規模集體抗爭一日數百起。這就不難理解王歧山為何在2012年11月30日主持反腐座談會上,推荐這本書了。
日裔美籍政治經濟學者福山強調「誠信」在社會資本裡的關鍵地位。Getty Images
民主實踐奠基於「社會資本」
《舊制度與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維爾(Alexisde Tocqueville,1805~1859),是法國貴族,他的另一本影響更深遠的著作《論美國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1835),是他被派往獨立才五十多年的美國,考察其刑法和監獄制度時,在旅程中觀察所得。在這本書裡,托克維爾看到了美國人的開放態度,熱心參與政治、經濟與國際等公共事務的集會與討論,以及社會的高度的透明等等,才使美國能真正落實民主,社會達到真正的平等。經濟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在1990年代熱烈討論的「社會資本」,就可追溯到托克維爾當時觀察到的美國民主實踐。
托克維爾觀察美國的敏銳與洞察力,使《論美國的民主》出版後被譯成多種語言,一時洛陽紙貴,他在三十歲就聞名於大西洋兩岸。王歧山要想解決中國問題,這本書才是他應該推荐的。不只中國問題,要根本解決台灣不斷出現的大企業食品造假、違法汙染的行為,商人唯利是圖,以及瞭解台灣勝過中國的軟實力,也都在於「社會資本」上。真的這麼神奇嗎?甚麼是社會資本呢?
「資本」是可以提高生產力的人造生產要素。各國最普遍被認定且可衡量的資本,是「物質資本」(physical capital),包括建築物、機器設備等。現在國民所得帳明列的投資(investment),就是指物質資本的增加。第二種資本是「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在1960年代以來被用以解釋經濟成長。人力資本主要由教育與訓練等來衡量,當它最盛行的時候,好像物質資本不存在了,社會上只剩下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取代物質資本)。但是,因為它難以明確量化,迄今仍然無法列入國民所得帳。第三種資本稱為「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包括自然資源與環境資源,各國都在努力編製「綠色國民所得」(green GDP),就是從一般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中扣掉環境汙染的成本,但以其難以估算,目前還僅供參考。
第四種資本就是「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社會資本就更難衡量,連定義都不完全相同。新古典經濟學開創者馬夏爾(Alfred Marshall,1842~1924)在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就用了社會資本一詞,但他指的是「用社會的觀點,來界定資本」。到一百年後的1990年代,社會資本才被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在社會科學裡大放異彩。有些社會學家對社會資本視同為個人的社會關係(你有多少社會資本)。這種關係對個人生產力有幫助,但對社會整體可能沒甚麼好處;相反的,如果有人利用他的良好社會關係完成一筆交易,譬如承包了一個工程,那另一個沒有社會關係的公司,雖然擁有較好的技術但卻可能落選,使得社會的產出減少,反而是降低了社會總生產力。用馬夏爾的「社會」觀點,這就不是資本。
絕大部分對社會資本的定義,包括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即所有先進國家組成的一個經濟團體)、世界銀行以及許多學者,都有類似但強調重點稍異的定義:社會資本是一種無形的社會凝聚力,是可以讓人際間彼此合作、心胸開放、關心公共事務、形成生命共同體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與社會網絡。這是為甚麼今日討論社會資本,會追訴到托克維爾的理由。其中,出版《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的日裔美籍政治經濟學者福山(Yoshihiro Francis Fukuyama,1952~),強調「誠信」在社會資本裡的關鍵地位,其重要性就如他的書名《誠信:社會品格與繁榮的創造》(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台灣知名品牌味全陸續被查出使用混充油製造產品,味全董事長魏應充於2013年11月5日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道歉。Getty Images
台灣人普遍的善良、守秩序、禮貌、樂於助人以及誠實,才是我們能否以小克大的軟實力。Getty Images
有「誠信」才能創造經濟繁榮
為甚麼誠信這麼重要,還可以創造經濟繁榮呢?其實經濟發展的根源是人們的分工。為甚麼不是機器、金融或創新呢?當然這些也很重要,但只有機器、金錢、創新,沒有分工,是沒有用的。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台灣只剩下你一個人,把台灣現在所有的財富都留給你,所以你擁有中央銀行(所有的錢)、台積電、台電、台灣中油、中華電信,還有所有的百貨公司、超市、房子、車子、農場,乍聽之下,簡直像中了樂透了!但仔細思考,你會過甚麼樣的生活?剛開始,那真是衣食無缺,光享受不必工作。但不必多久,你會發現,「一切事情都要自己來」。現在生活離不開電,一旦電力故障,所有食物腐敗,你慢慢會淪落為原始人,每天為三餐奔波。
想想,人多還真有好處,可以分工合作。但分工就不能自給自足,必須與別人交易有無。在自由社會,交易必是雙贏的(你情我願,否則就不會成交),交易越多,雙贏也越多;交易越多,也會促進分工,如此反復,經濟於焉發展。因此,交易是否順暢,就非常關鍵,這決定於交易成本。所謂「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除了生產必要的成本外,買賣雙方成交所需要的其他成本,包括搜尋、議價、訂約、付費、運輸、履約等等的費用。交易成本是這麼的重要,已經成為現代制度經濟學的核心:交易成本低的制度,經濟就發展,反之則落後。
一個社會的誠信度高,企業的管理成本就低,買賣時不必繁複的契約,成交後省掉了追究的成本,買東西也不必怕是否標示不實,這就大大地降低交易成本。二十世紀共產主義在多國實施,結果一敗塗地,就是因為交易成本太高了。經濟越發達,要求的誠信越高,因為信任熟人最容易,信任陌生人次之,信任制度最難,在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們必須能信任制度。中國最近發生海外學人「海歸」後,卻在聘任合約到期前被解雇了。評論者感嘆,中國社會甚麼時候可以從「圈子社會」進步到「契約社會」?
台灣最近發生商品造假、工廠排汙的惡劣事件,讓社會對大企業喪失信任,也讓小企業翻身。其實,台灣民間的社會資本還是相當雄厚的。不少到台灣自由行的中國人,發現台灣人普遍的善良、守秩序、禮貌、樂於助人以及誠實。不要小看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特性,這就是我們能否以小克大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