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一歲半時,比我早當上媽媽的朋友提醒我:2歲的小孩將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那時會像變一個人似的,用盡讓你煩躁的方式,如尖叫、狂哭、在地上翻滾,來表達他的情緒。但因為當時兒子還算乖巧,所以覺得他一定是例外,也就不以為意。
過了幾個月,有天天候不佳,騎樓的地上是一片濕漉漉的泥濘,我和兒子正從幼稚園趕著回家吃飯。經過便利商店時,兒子吵著要進去買糖果。當時我心想:這條路是回家必經之路,如果今天讓他進去買糖果,從明天開始兒子可能每天都想要吃糖果。於是我開始用各種理由告訴他不可以,可是兒子不聽,一溜煙人就跑進去了。因為沒錢買,便當場大哭大叫,我只好趕緊把他抱出門外,兒子卻還是使勁地大哭大叫,怎麼好說歹說他都不聽。
路上的行人個個都回頭看我們,兒子用力往地上躺啊滾的,看著地上的泥濘弄得滿身都是,我就更著急了。一使勁抱,兒子一掙扎,便重重地摔在地上,這下哭得更大聲了。我只好讓他坐在地上哭,完全沒有辦法,最後,一路上任他哭喊,掙扎地走走抱抱才勉強回家。回到家後,我真是說不出的疲憊。沒想到隔天又是如此,只要我一著急,一使勁要抱兒子,他就會掙扎,摔到地上,讓我非常難過。我拚命地想要找出自己的問題,度過這個難關。
又過了二天,鄰居阿嬤看到兒子放學回家,開心地拿出橘子大果凍給他吃。我一看,心想不妙。果然,一回到家,兒子便嚷著要吃果凍,我說要先吃飯,他當然不肯,又開始上演大哭大鬧的戲碼。關在屋子裡的尖叫聲,可比室外大了好幾倍吧!
他叫得我連自己的說話聲都聽不到了,不斷提醒自己千萬要忍住,不能動氣,於是就用一般音量對他說:「你這樣大哭大鬧沒有用喔!要先吃飯,吃完飯才可以吃果凍。」當然此刻我是聽不到自己的聲音,相信兒子也聽不到我說甚麼。但我不管,只是一直重複同樣的話,一連說了非常多次以後,我發現他的哭鬧聲漸漸變小了,我的聲音也從聽不到,到漸漸聽得到了。
最後,兒子停止大吵大鬧,哽咽地問我說:「吃完飯就可以吃果凍嗎?」我說:「是的。」他便默默地開始吃飯了。整個哭鬧過程大概花了40分多鐘。等他吃完飯,我就把果凍給他。
「你好棒!乖乖吃完飯了,所以媽媽把果凍給你吃。可是你之前大哭大鬧也不能吃到果凍,而且還哭得很累,喉嚨好痛,對不對?」
「對。」
我說:「媽媽說要吃完飯就有果凍,吃完飯就一定會給你果凍對不對?」
兒子說:「對!」
「那你還需要哭嗎?」「不用!」
「那你以後還要用哭鬧來跟媽媽要東西嗎?」「不要!」
「那你以後想吃糖果、果凍怎麼辦?」
「要當乖寶寶,吃完飯就可以吃。」
「對!乖寶寶很棒喔!」說完我摸摸他的頭、親親他。
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從那時起,兒子就變得很懂事,放學回家路上經過便利商店也不鬧了,轉頭便問我說:「媽媽,我待會乖乖吃飯,吃完就有糖果吃對嗎?」我說:「對!乖寶寶都有!」兒子很滿意地笑著點點頭。
於是,我們度過了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手牽著手一起開心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