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腸胃疾病的10大原因

廖叔叔健康屋

在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中,跟腸胃道有關的是大腸直腸癌,佔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肝癌,而胃癌排名第四。研究指出,腸胃疾病與飲食生活習慣有極大關聯,在此健康屋帶大家一同找出,台灣人容易罹患腸胃疾病的10大原因。

1.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會使腸道蠕動不良,影響腸胃功能,使食物無法完全消化吸收,產生腐敗物反被人體吸收。

2. 使用不當的鍋具如鋁鍋、鐵鍋

鐵鍋會釋放無機鐵,無法為人體所吸收,反而會誘發腸內腐敗菌增生,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大便惡臭,尤其會誘發幽門螺旋桿菌大量增生,引起胃潰瘍。

而鋁鍋所溶解出來的無機鋁,會影響肉類鐵質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應該要改用玻璃、不銹鋼、陶瓷容器來烹飪食物。

3. 攝取劣質蛋白質

不當烹調、加工製造的蛋白質食物如滷肉、滷蛋、肉鬆、香腸等,不容易消化吸收,會增加腸胃負擔。另外,牛、羊肉以及鮪魚等含有豐富的鐵質,若是過度烹調,則鐵離子與蛋白質結合產生膠質化,而無法吸收,會誘發大量腐敗菌增生。

醫學調查指出,吃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較不吃紅肉者高出數十倍以上,其原因不在紅肉本身,而是紅肉經不當烹調所引發的。一般人只要適可而止的攝取紅色肉類,注意烹調方法,就不會產生大腸病變。

4. 纖維質攝取量不足

研究顯示每天食用40公克纖維質,可使腸道順暢、排便正常。每天食用13毫克的燕麥麩纖維,可預防大腸癌。

纖維質分為可溶性纖維:如蒟弱、果凍、愛玉等膠狀食物含量豐富;不可溶性纖維:如一般的蔬菜、水果。蘋果、糙米兼具可溶跟不可溶性纖維,可多食用。其中糙米必須浸泡8小時以上再煮食,才不易引發腸胃炎。

5. 有經常性服用藥物的習慣

經常性服用藥物會殺死腸胃道腐敗菌,也會殺死有益菌,造成腸道菌叢不平衡,消化功能障礙。

6. 不當瘦身減肥

不當瘦身節食會使蛋白質不足,腸胃道提前老化,引發長期便秘、腹瀉、脹氣、消化不良等,促使營養素不足而影響其他器官機能的健康。

7. 肝臟功能不好

肝臟功能不好,造成膽囊、膽管發炎,也會影響膽汁分泌,如膽汁鹼度不夠或膽汁分泌量不夠,無法中和胃酸,而造成十二指潰瘍。

8. 喜愛爆香炒食蔬菜、使食物失去抗癌力

例如使用沙拉油或回鍋油高溫爆炒蔬菜,不僅營養素喪失,抗癌力也喪失。

9. 低血壓、低代謝、貧血

這類的人血液循環不良,經常感到手腳冰冷、畏寒。以上狀況容易導致消化吸收不良,甚至增加子宮病變、罹患癌症的機率。

10. 排便習慣不正常

沒有固定的排便時間,都是誘發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最好的排便習慣是早上5:30~7:30,因為此時人體經絡運行到大腸經,正是排除體內廢物的最好時候。

 

(本文經作者授權使用,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複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成長率的魔術和騙術
數字很常比文字更容易精確描述出具體的目標或成果,而給人深刻的印象,因此善於講話的人也常在話中運用一些數字。在經濟議題上,…
蜂蜜與刀刃?兩岸經濟及金融合作的效應與後果
各種經貿政策多是有利有弊,恰當的政策是要衡量利弊的大小,盡可能增加利而減少弊,不要為小利而冒大弊之風險。但在兩岸經貿政策上,…
《別叫我總理》 醒世當前政壇
日劇《別叫我總理》是高度預言性的黑色政治喜劇,全劇虛構,內容讓人哭笑不得。雖然是虛構的,但你很容易在台灣政壇的實境秀中找到真人版。…
妻大鬧央視 名主播被曝「婚外情」
  中國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改名為奧運頻道新聞記者會於去年12月28日召開,由CCTV5體育部的副主任張斌主持。…
月樹 Moontree House 大馬獨立書店最後的守護者
很早前便想挖掘海外有趣的書店,分享給喜歡「百變書屋」專欄的讀者,看看海外的獨立書店和台灣有何不同。這次因緣際會來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旅遊,…
LKK董事長級樂團 飆歌圓夢
講到band,一般人馬上就會聯想到西洋、年輕、瘋狂,再來就是搖滾加重金屬。提到董事長,一般人腦海中則會浮現出一副老成、嚴肅,…
范冰冰遭罰 其他人的財富呢?
中國影星范冰冰因逃稅被罰款近9億人民幣。在大陸官方公布范冰冰案審查結果後,鋪天蓋地的都是相關消息。其實,這表明「中共真的沒錢了」,…
黑白之美
  黑白攝影是攝影的基礎,來源於繪畫基礎,用黑、白、灰表現物體的質感,也就是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物體的品質。 在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