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家中吃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或許是 『吃不完的飯菜,就冰起來吧!明天再熱來吃 』要不就是滷一大鍋紅燒肉,吃上三、五頓飯,省時又省事。這都是台灣人特有的飲食習慣。
不斷冷藏加熱,加速腐敗菌繁殖
吃不完的飯菜雖未腐敗,但經由筷子挾來挾去,細菌、口水交融,此時食物歷經了烹調、攪動、冷藏、加熱、再冷藏、再加熱多種反覆處理,不僅破壞營養素,而且食物加熱後,容易使細菌繁殖,人體食用自然易誘發腐敗菌。
葉菜類中的硝酸鹽最毒
一項研究指出,胃癌發病率低,與不吃隔夜蔬菜的習慣有關。由於部分綠葉蔬菜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後如果放置隔夜冷藏,在細菌分解作用跟再次加熱下,硝酸鹽便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此致癌物質可能會導致胃潰瘍、胃炎等病症,進而破壞血液的送氧能力。
自帶便當的上班族該如何吃?
隔夜飯菜要少吃,但也不是絕對不能吃,有哪些撇步是可以預防吃到變質飯菜呢?
1. 飯最好早上現煮
剩飯的保存時間儘量縮短在5至6小時內,要徹底加熱後食用。剩米飯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但大多剩飯看上去沒有異樣,讓人大意。
2. 葷菜盡量選擇含脂肪少的
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少的牛羊肉、雞肉。雖然海鮮能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但海鮮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
3. 盡量選擇瓜類蔬菜
通常綠葉菜類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
4. 飯菜最好分開裝
不同的菜類也最好分開裝,否則容易生長細菌。
隔夜飯菜問題多,少碰為妙
台灣餐廳最嚴重問題之一就是隔夜菜的問題,食材危險性可能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因此食物趁新鮮食用最好,外食族應慎選新鮮烹調的餐廳,在家裡,應盡量改掉吃隔夜飯菜的習慣,當天食物當天吃完,千萬別把吃隔夜飯菜當成勤儉美德喔!
(本文經作者授權使用,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