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4年8月26日)下午接受台大職涯中心的訪問,希望我可以提供學弟妹一些建議。
除了自己「坎坷」的求學歷程外,提綱裡有三個問題我很有興趣。
第一個問題是,在求學生涯中,哪些科目對我影響很大?其實,想了很久,我認為每個學科都有必要性。應該這麼說,不同學門的訓練,對我的思考模式形成,都會有影響。例如大學念財稅、碩士念政治、法律、企管、博士又念政治,對於我而言,大概就是學習商、政、法三個不同學門的思考模式。舉例來說,看到「原燒排隊」事件,學商的人會想到行銷、機會成本,學政的人會想到民眾的從眾心理,學法的人會想到秩序。不同學門看事情的角度會相異,這是我運氣很好的地方,可以學到三種不同的思考模式。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在學閒暇時,可以做些什麼?寒暑假時,又可以做些什麼?我的大學年代比較無聊,手機的普及化,大概是1998年前後,那時候也沒有這麼多的通訊軟體,我在大學時人緣又不好,沒有正妹喜歡,所以大概就是一點點的系學會活動,跟很多點的圖書館。不過我在圖書館,念的書是文學、哲學與歷史,這三門學科很重要,可以決定人生有沒有更深度的思考。大量的閱讀古典與現代小說、瞭解各種不同的哲學體系、理解世界史,應該是對於思想的厚度與文字的運用會有一點幫助。
至於寒暑假,如果家裡不缺錢,那麼就去環島自助旅行,我的意思是,用最少的預算,不論是步行或是騎腳踏車,總之就是花兩個月的時間,把自己與這塊土地的人,有更直接的互動。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可以睡在車站、民宿、公園,總之讓自己更貼近土地;如果需要賺學費,那麼就去工作,不是那種大企業的實習,而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出賣自己勞力,或是畢業以後可能不會嘗試的工作。總之就是讓自己辛苦的賺取每一分錢,體會父母勞動的辛苦。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要我用一句話,給台灣大學學弟妹建議。我本來想說,「一生懸命」,但後來我覺得不適當,台大的學生這麼優秀,人生就不需要太認真了。最後給了論語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實在太普通,也太常聽到。可是我覺得非常適合國立大學的學生,尤其是台灣大學。國立大學裡,中上階層的孩子居多,享受的資源也最好,但這些人,卻最容易忘記別人的苦楚與災難。
不要以為自己很優秀,或者即使自己很優秀,也應該知道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就是因為先天或後天的條件,沒有辦法像自己這麼優秀。隨時都要記得,自己有這些能力與成就,都是因為別人給的機會,不要以為自己一個人就可以達成什麼目標。如果沒有同理心,不過也就是優秀的怪物而已,如果不能體恤別人,那麼這種優秀,就是一種殘酷與災難。
自己不希望別人這麼對自己,就請不要用這種方式對別人,簡稱就是同理心而已。沒有設身處地的同理,就不會有冷靜的腦,與熱情的心。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呂秋遠facebook」,2014年8月26日,作者為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