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夏季檔的日劇中,有兩齣探討了日本的官僚體系。其一是虛擬首相父子角色互換的《民王》,另一齣則是勾勒理想的公務員典範的《拿破崙之村》。《民王》塑造的理想首相是平民的首相,《拿破崙之村》則是描寫一個公務員如何讓偏村找到新出路的故事。兩個劇情都非常俗民化,反映了日本大眾厭惡官僚化體系的心聲。
《民王》:
角色互換 戲劇張力足
《民王》是根據池井戶潤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當然是虛構的:執政的民政黨支持率達歷史新低。這時候,武藤泰山在黨內大老的支持下成為首相。不料,此時他與兒子的靈魂交換。他的兒子翔只得以首相的軀殼出席國會,扮演首相的角色。反之,他的父親武藤首相得當一個娘娘腔的大學生。
這種角色互換的設定是老梗了,要玩得出色實屬不易。不過,編劇的設定不呆板,滿有趣的。其一是武藤的政敵──在野憲民黨的黨魁藏本志郎,竟然也和女兒的靈魂互換。這個設定就有趣多了,從而拉出了背後有一個陰謀集團在操縱此事。他們不僅將首相的靈魂換掉,連在野黨的黨魁也一樣。戲劇的張力是夠了,可惜處理得不夠細膩。最後,操縱這一切的原來是支持武藤泰山當首相的大老城山和彥,他利用了武藤,最後自己要取而代之。與此同時,他和藏本志郎交換條件,允諾下一任首相由他出任。結果,藏本拒絕接受交換條件,最後把票倒給了武藤,幫助他度過政治危機。
不料,武藤首相雖然已經度過政治危機,可以續任首相,卻當著直播中的電視鏡頭發表演說,說自己只是得到國會議員的票,法律上是首相。他要民眾親自表達意見,贊成他當首相的請按某個鈕,反對請按某個鈕。結果,電視直播的投票結果是支持他當首相的遠大過不支持的。這一幕非常戲劇化,不過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日本人厭惡了黨政高層的交換,他們喜歡直接選舉自己喜歡的首相;他們希望的是能體察民瘼的領導人,不是那些看數據的官僚。
劇中和首相交換靈魂的是翔,他是一個笨笨的大學生,剛要出社會找工作。他與父親是截然相反的類型,學校功課很差,卻宅心仁厚。同時,他有很多女性朋友,是非常纖細的男孩。靈魂交換後,翔經常鬧出笑話,譬如讀錯幕僚稿子中的漢字,使得首相的學識被嘲笑。不過,他也因為一顆赤子之心,化解了政治矛盾與外交僵局。
編劇蓋意在言外。最後武藤雖然重新站穩了首相的位置,但是這一刻卻又靈魂互換了。只見敗戰的大老──城山和彥露出一抹邪惡的笑。他背後是國際的陰謀組織在操控。我覺得最精華在這裡,編劇影射全世界首相這一級人物的靈魂是被操縱了的,不由自主的。民主只是表象,無論誰當上,他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控制。我想,這齣輕鬆搞笑的片子裡,最後的橋段講的是這個。
《拿破崙之村》:
積極公務員翻轉等死村落
另一齣則是唐澤壽明擔綱的《拿破崙之村》。故事取材於高野誠鮮的著作《給羅馬教皇吃米的男人》。故事的場景是東京以西的星河市神樂村。這裡是個「限界集落」〈村子裡65歲的人口超過一半〉。換句話說,這個村子是等死的村落,隨著村民的老去而被解體。
唐澤壽明演出的是一個公務員淺井榮治。他原本在東京都政府工作。隨後,他自願被派往神樂村,打算從事改造村落的工作。他的口頭禪都是引用拿破崙說過的話,活力充沛,幹勁十足。他雖然只是市政府的農林商工課職員,卻以強大的行動力讓村子再生。
他演的公務員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於官僚的反感,譬如公務員不做不錯的心態、因循敷衍的做事方法。市政府的員工原本都在混,五點一到,每個人提著包包就下班,連一刻也不多留。可是,淺井卻不是這樣。他全力以赴,演出理想的公務員的典範。他不是怕做錯而不做,也不是看長官的意志而卻步,他完全按照公務員的精神服務市民,為他們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他發掘出的不是村落的有形物質而已,例如純手工打造的天燈、超高質量的有機米、野生的菜、荒廢的礦坑……他發掘的是村民的信心,他喚醒他們打造村落,吸引外來客的光臨。他讓年輕人投入心力去工作、讓老年婦女能夠得其所用。連市政府那些昏昏欲睡的公務員也被他激發起熱情,投入神樂村的各項活動項目。最後連原本打算廢村的市長也被感動,在一輪醜惡的政治交換中脫身,成為神樂村的真正推手與擁護者。這部片子其實批判了官僚的官商勾結,出賣偏村的民安樂利。譬如他們原本打算把這裡變成垃圾處理場。可是,神樂村民的亮眼行動讓這裡成為日本的焦點。最後,廢村計畫不得不中止。
根據媒體報導,這齣戲是真有其人其事。原著作者高野誠鮮就是那位成功地將米送給教宗的男人。這齣戲裡有著墨這一段。
高野誠鮮是1955年出生,目前是羽咋市歷史民俗資料館的館長,同時也是日蓮宗本證山妙法寺的第41任住持,此外,他還是日本知名的UFO專家。本劇的故事根據他在公所的經歷加以發揮,譬如他結合了自己對於UFO的興趣,鼓勵當地的小吃店推出「UFO烏龍麵」,並在雜誌上發表〈市民捕獲野生UFO〉文章,因而引起媒體關注。2004年,高野在500人的極限村落「神子原」,推出了罕見的「空農地、空農舍情報銀行制度」,招募外地人進駐。因為有僧侶的身分,所以高野幫農舍進行「拔魂」儀式。2005年,他根據古老的成年冠禮,推出「烏帽子親農家制度」,從大學招來年輕學子,於暑期到農家居住二週,體驗農村生活。入住的學生必須先和農家主人締結暫時的親子關係……
這種熱情積極的公務員實在不多見。本劇推出後頗受好評,應該與真人真事改編有相當的關係。
這兩齣戲劇都直指日本官僚的痼疾,只是編劇把痼疾鋪陳為劇情中的主軸精神。反觀我們台灣,這兩齣劇我覺得滿值得借鑑的,畢竟官僚如果太官僚,便不為民眾所接受,人們期待的公務員是拿破崙精神的服務者,也就是心懷人民的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