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晨起於東,夕落於西,不可能倒過來。人們在形容某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時,常常會說:「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上,太陽真的就沒有從西邊出來過嗎?非也。本次人類文明的歷史中,就曾經記載過太陽從西邊升起的奇觀。
春秋戰國時期,「天再旦於鄭」
據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意思是指在(周)懿王元年的某一天,發生了兩次「日出」,第二次的日出是從「鄭地」那邊升起的。「鄭地」位於魏國以西,也就是魏國人看到「太陽從西邊升起」了。
中國古人記載史實都比較嚴謹,不會杜撰出這樣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故事。如果這是真實的,意味着太陽曾相對於地球產生了「倒行」,才會發生「太陽從西邊升起」的奇蹟。
無獨有偶。以色列人在《聖經》裡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公元前701年左右,亞述國對南國猶大的首都耶路撒冷進行圍攻,軍隊在圍城下不斷辱罵上帝。上帝耶和華從天上差遣滅命的天使,一夜之間,滅絕了亞述國圍困耶路撒冷的軍隊共18萬5千人,使亞述遠征軍實力喪失殆盡,破滅了亞述國攻占南國猶大首都的意圖。
此時,固守耶路撒冷的猶大王希西家已病入膏肓。先知以賽亞向希西家轉告了上帝耶和華的話語:「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希西家苦苦禱告,上帝念及希西家曾經做了很多善事,就給他增添了15年的陽壽,並承諾希西家日後必可去上帝的聖殿。
希西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請求給一個神兆。在先知的禱告下,上帝為希西家顯示了一個神蹟──使日晷原本向前行的影子硬是往後退了十度,也就是讓太陽相對於地球發生了「倒行」。
如果用現代換算方法,十度代表的時區間隔應該是40分鐘,也就是說,當太陽相對於地球發生「倒行」時,地球上的某個區域,會出現清晨太陽升起後,突然落下去,40分鐘後再度升起的現象。而另一區域,則是日落西山後,天色漸黑,突然,落下去的太陽又跳上來,使得本已昏暗的天地再度變得光明,40分鐘後,夕陽再一次落下。
當時魏國人向位於其西邊的「鄭地」望去,正好看到了這一奇觀,夕陽落下去又回來,從東邊看過去,不正是「太陽從西邊升起」了嗎?
史學界一直對「(周)懿王元年」具體是哪一年無法界定,對比《竹書紀年》裡「(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的記載,與《聖經》中上帝令太陽倒退十度的記載,應該是指公元前701年。
和「日全食」不同
另外,據《聖經》記載,在以色列歷史上,上帝耶和華曾在以色列行過多次扭轉日、月乾坤的奇蹟,神不只曾經使得「日晷本向前行的影子硬是往後退了十度」這等奇蹟,並且施展過使得「日頭在午間落下」的奇事。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上帝耶和華曾使得日、月在以色列當地的上空懸停止住,時間延續達一天之久。
目前中外研究機構普遍都採用現代科技手段,藉助電腦和天文軟體,對古代發生的日食等天文現象進行時間上的精確推算。現代科學家認為,《竹書紀年》裡記載的「天再旦於鄭」現象,是公元前899年或公元前926年之際,於中國古代「鄭地」發生的一次「日全食」。
中國歷史通常習慣於用「日有食之」來記載日食現象,而不會使用「天再旦」。「旦」字為甲骨文字形,意思是象太陽從地面剛剛升起的樣子。「天再旦於鄭」,應該是說太陽在一天裡曾升起了兩次,而不單是指天「亮了」兩次。所以,如果人們以當地發生「日食」來解釋古籍中所記載的「天再旦」這樣天文現象,無疑是一種非常牽強附會的說法。
中國古籍《竹書紀年》與西方的《聖經》同時記載了這種天象奇觀。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重大事件,這也同時是對於全球各個地區文明程度的一種在隱形中的檢驗。因此,中國古籍《竹書紀年》所記載的「(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的史料,就顯得彌足珍貴,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驚異的消息,但絕非是偶然的巧合,只能說「太陽從西邊升起」,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神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