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兩岸三地開始流行以「姊」稱呼──自稱「姊」是一種霸氣,叫別人「姊姊」是一種崇拜。
不過,早在好幾年前,林志玲就已被叫做「志玲姊姊」,是演藝圈少數把姊姊做為正式暱稱的明星。把第一名模叫成姊姊,乍聽之下好像是一種揶揄,暗指林志玲已不年輕。但從不忌談年齡的林志玲卻覺得,這樣的稱呼很親切、和大家很親近,所以很喜歡這個稱呼。
叫久了,就好像真的叫出姊姊魂。林志玲逐漸產生想要為別人多做點的心情,她緩慢但堅定地說:「姊姊讓我覺得你應該、有能力去照顧別人。」
身為明星,林志玲常到世界各地從事公益活動,體會孩子的各種需求。圖為志玲姊姊探訪四川涼山昭覺瑪增依烏鄉中心小學。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提供
林志玲崇拜的女明星奧黛麗赫本,晚年也致力於兒童教育權益與生活環境改善等公益計畫。Getty Images
憐惜非洲愛滋病童 效法偶像奧黛麗赫本
2006年,林志玲曾經擔任台灣世界展望會關懷大使,遠赴非洲南部的史瓦濟蘭探訪愛滋病兒童。林志玲不擔心,反而是父親林繁男很緊張:「我常去南非,所以知道。聽說那裡的大學40%都有愛滋病,聽到都嚇死。」實際上南非大約有11%的愛滋病人口,難免讓外界對這樣的黑暗世界產生擔憂與畏懼。
講到非洲,原本安靜的林志玲雙眼發亮,侃侃而談在那裡的所見所聞。她描述前往一處愛滋村,發現那裡從奶奶到小孩都有愛滋病,年輕人都離開了,老人在照顧小孩。林志玲的語氣中盡是不捨:「因為病毒感染,小朋友聲音沙啞如老人,卻仍開心過著每一天。送糖果給他們,沒人拿起來吃,因為要帶回去分給奶奶吃……」
「他們第一個想到是分享……是甚麼樣的環境,可以讓小孩子有那樣子的堅韌和成熟。」這才發現,林志玲看似發光的眼睛,原來是淚水正在眼眶裡醞釀。
成名後隨之而來的各式各樣公益活動,讓林志玲發覺慈善是個永無止盡的志業,加上她的偶像奧黛麗赫本晚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使,為兒童慈善事業奔走,於是,成立基金會的想法在林志玲心中慢慢成形。
林志玲長年代言「六分鐘護一生」,呼籲女性每年定期做婦癌篩檢。P&G寶僑提供
2014年7月31高雄瓦斯爆炸事件發生後,林志玲親赴現場探視受害者。Getty Images
從「六分鐘護一生」到一輩子的慈善志工
「公益是我一輩子想要做的事業,可是常覺得資源到達這些被需要幫助的人手上可能不是那麼的完整。但我真的很想要把所有力量、經費,完整給到他們手中。」
林志玲說得很輕柔,彷彿這種想法是玻璃打造的,必須小心地呵護:「如果今天有這樣子一點點機會的話,我現在要完成這個平台,然後退休以後,這個平台可以讓我一輩子做這個志工事業。」
心思細膩嚴謹的林志玲,對於成立基金會態度保守且謹慎。2009年,她選擇先從出版「志玲姊姊慈善年曆」開始,將販售所得全數捐出,逐步摸索自己的公益之路。
透過基金會,林志玲希望將正向能量散播到世界各地。圖為志玲姊姊探訪雅文聽損兒早療學習課程。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提供
2005年到2011年期間,林志玲擔任「六分鐘護一生」公益大使,推動婦女癌症防治,因緣際會下認識一位子宮頸癌病友,「一開始我覺得她生命好悲慘,當時情況已經很惡化,她還有個小孩,加上因為情緒關係,和家人也處得不是很好。」林志玲頭低低的、捧著手中熱茶娓娓道來:「可是,她卻很堅強去面對這一切。是她告訴我說,志玲姊姊,妳如果要怎麼樣被世界記得,現在就要做甚麼樣的事情。妳如果想要做基金會的話,妳趕快做,然後等我好了,我來當妳的義工好不好?」可是,還沒等到成立,那位病友已早一步離開人世。
說完這個故事,氣氛有點感傷,時間彷彿也凝結起來。慢慢地,林志玲抬起頭來,露出一貫輕柔的微笑繼續說:「常常我發現,好像是我要為他們做點甚麼,但不是,反而是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能量,才讓我可以走到現在。」
散播正向能量 讓世人記得微笑
2011年10月,林志玲正式成立「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以協助兒童及青少年確保受到教育並得以實現夢想為主要目標。
基金會目前有專職員工兩位,規模不大。在這裡,員工叫林志玲「董事長」。「董事長是一位務實、實在的人。」基金會副執行長Anne表示,當初來應徵這份工作,心中確實抱持些疑問:明星要做公益,是為了名聲還是真心想付出?「後來跟她聊了之後,發現她對於這塊有很多想法,做事簡單有力,動機是單純的,就是真心想為孩子做點甚麼。」
Anne表示,基金會的名稱毫不避諱寫著「志玲姊姊」,難免招來外界的猜測與想像,「不過這些疑慮,隨著和我們接觸後,自然就會消失,對方會感受到我們是真心想要幫助他們。」
因為身為女性,且和內衣廠商有多次合作經驗,林志玲想到弱勢女孩應該也有內衣需求,於是發起「少女的第一件內衣」計畫,不僅提供適合的內衣尺寸,也教導少女正確穿內衣的觀念,至今已經執行四年。
另外,在多次深入各地後,林志玲發現台灣在對於遲緩兒童的治療與教育上,仍有進步空間,於是在2015年啟動「黃金小種子早療學習計畫」。基金會和在地相關單位合作,提供物資或經費,協助腦麻兒、聽損兒以及發展遲緩兒的早期治療訓練課程和復健。這項計畫目前也獲得許多機關團體紛紛加入響應。
為更加集中資源,近兩年基金會調整腳步,將以零至六歲遲緩兒的早期治療為主要協助對象。「我越做越覺得自己力量好小,看到自己的渺小。然後要繼續想要怎麼做,現在感覺好像很難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可是我會持續。」提到基金會與公益志業,林志玲的聲音顯得謙虛,但又與急迫的憂心交雜,彷彿又回到那個在東門國小舞蹈班中,努力想追上進度的小女孩。
林志玲提及,曾有一位教授談到台灣社會風風雨雨,打開電視新聞,過了一小時還是負面的消息,很容易讓人價值觀迷失。但這位教授卻讚賞林志玲,因為她每次出來時傳遞的都是正面的力量。「以前我沒有想過,後來我覺得,哇!也許我存在是有一點意義,我真的應該好好地將擁有的所有的力量,都給出去。」
除了透過身體力行,藉由基金會,志玲姊姊正緩慢但持續地,將她心中那份純善轉變成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她衷心期盼:「我希望大家能夠記得的就是一個微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