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毒從哪裡來?

Thinkstock
第171期
溫嬪容
作者為明慧中醫診所院長

《黃帝內經》所說「天食人以五氣」中,風、暑、濕、燥、寒五氣,若不均易致偏盛成災,但有風袪風,有暑清暑,有燥滋潤,有寒溫之,都可調解,唯獨濕氣不易去除,濕為陰邪,易停滯性黏膩,為多種慢性病、疑難雜症的病根。

濕多發於夏秋之季,夏多潮濕,東西易發霉,人也容易發霉。每到夏天,就胃口差、四肢困倦、低熱,一到秋天便有症狀全消的現象,稱為「疰夏」。《內經》說:「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濕咳、痰多黏稠、胸悶蔓延時日很難好,易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冬天冷,氣候如果乾燥尚能適宜,如果冷又濕,則令人難受。

濕無孔不入,濕在頭:會「濕重如裹」,好像頭戴鋼盔一樣。

濕在身:身體沉重,如同穿一件濕衣服一樣,令人不爽。

濕在上焦:頭脹、頭重、胸脇悶、口淡無味、痰多、口臭。

濕困脾胃:舌苔厚膩、胃脾脘腹滿悶、噁心、食慾不振。

濕熱薰蒸肝膽:兩脇脹痛、黃疸、四肢困倦、便祕。

濕熱下注大腸:腹痛、腹瀉、下痢、便有膿血、肛門灼熱。

濕熱下注膀胱泌尿系統:尿急、尿頻、尿刺痛、尿黃臭、血尿、結石、砂淋。

濕入子宮:白帶、陰癢、子宮頸糜爛。

濕入皮下:痰濕型肥胖、水腫、濕疹、瘡瘍流水。

濕流關節:肢體沉重而痛、關節活動不靈活、痛風、腳氣。

《內經》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當外受濕邪,不能排解致內濕,而脾虛不能運化津液,易致水腫諸病。

最難破解的是人造濕,曾幾何時,突然健康資訊叫人多喝水,一天喝二、三千c.c.的水,甚至有人喝到5,000c.c.。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體有70%是水,食物約70%是水,人體每一次可接受的最大吸水量約250c.c.。成人的腎,每分鐘可過濾120c.c.液體,每小時只能排水800~1,000c.c.。一小時內進水超過1,000c.c.會導致低納血症、血壓降低。激烈運動後喝大量水,會稀釋電解質,反致中毒,引起頭痛、噁心、嘔吐、抽筋等症狀。膀胱能承受600c.c.尿液,儲存約150c.c.就有尿意,超過300c.c.就會不舒服。

水多不表示代謝多,人體是血管,不是水管,啟動代謝的機制是氣化功能,不是水,必須水經過肺、心、脾、腎,運化成津液,才能成為生化的動力。水如果能把廢物代謝掉,難道就不會把營養物質也排出?水無識別能力,只是一種介質,決定去蕪存菁的是機能。水入消化系統約須15分鐘,當水太濕,來不及運化出去,停滯成死水,就易發霉生菌,水火無情,最終造成水毒,氾濫成災,水滴穿石,水深火熱,水裡來火裡去,嗚呼哀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藥王」當歸 可補一切虛勞
 當歸小傳三國時期,司馬昭派大將鍾會、鄧艾進攻蜀國,蜀國君主劉禪竟嚇得開城投降,使苦苦堅守在劍閣的姜維,欲降不願,欲戰不能。…
關稅戰爭開打 長期投資人該如何面對?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對等待遇為由,對世界各國祭出關稅戰,連傳統盟友加拿大和歐盟也不例外。接著,各國紛紛宣稱若川普執意提高關稅,…
「動態清零」 香港爆史上最大規模國際人才撤離
香港爆發COVID-19變種Omicron疫情,香港政府執行中共「動態清零」政策,嚴格的防疫措施引起外資恐慌,大量國際企業高層和員工出走。…
中國高房價與官員的房產
儘管對中國大陸過去數十年持續高漲的GDP究竟有多少的水分,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也是難明就裡,…
林毅夫是台灣孩子還是算命師?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是個爭議不少的人物。一個長久存在的爭議是他算不算台灣人,…
活絡地方經濟 小校也有春天
搬離至他鄉的家長會長余俊穎表示,他認為雙春國小才是孩子快樂成長、快樂學習的地方,因此老遠從鎮內將孩子送來這裡唸書。…
音樂頑童的歌唱人生
我從小功課就不是頂好,國中唸得挺辛苦。思量與人擠大學窄門,勝算不大,不如學得一技之長,於是,選擇高職機械工程科就讀,…
無私的心 勇往直前
在和興村土生土長的張至沅是個聰明、自信,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年輕人。因家境清寒而就讀軍校,軍職期間一直擔任輔導長的職務,對人性自有一番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