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賽局理論」(Game Theory)來探討社會上的一些問題,除了有趣之外,往往還能在簡單的模型架構下,看到問題的核心。有些人認為,以賽局理論來演繹現實世界,總是過於理想化而不具實務價值。但我認為,正因為現實問題過於複雜,所以才需要簡潔的理論模型,為我們指出問題的重點和方向。
勞資談判或勞資爭議,恰恰就是這樣的一個問題。儘管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勞動法令、不同產業有不同的行業慣例、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待遇水準和工會組織,但就勞資談判來說,模式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用賽局模型來分析勞資談判已經是很普遍的案例研究了。最基本的模型如下,勞方和資方各有兩種談判策略:強硬出擊(鷹派)和息事寧人(鴿派)。而勞方和資方在談判上所得到的報酬,除了要看自己所選擇的談判策略之外,還要看對方所採取的策略。
顯然,如果雙方都採取鷹派策略,則互不相讓的結果,必然兩敗俱傷,大家都要付出一些代價。如果雙方都是鴿派,一團和氣,則彼此都有所收獲,可得到一個就算不滿意也還能接受的結果。但如果一方是鴿派,另一方是鷹派,則鷹派將大獲全勝而鴿派損失慘重。
這就構成一個典型的「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賽局。
就整體來看,最好的結果應該是雙方都採取鴿派策略,讓談判順利達成,彼此都有所收獲。可惜這個賽局不太可能出現這樣的結果。因為,譬如說,勞方一旦知道資方想要採取鴿派策略以息事寧人,便會採用鷹派策略殺他個片甲不留。資方當然也知道,如果自己採鴿派,將會被對方的鷹派策略吃得死死的,不如也採鷹派來因應,大家平分秋色,結果頂多只是小傷而已。
另一方面,如果資方知道勞方採取鴿派策略,勞方代表只要能給工會成員一個交代,甚麼條件都好說,資方便會採取鷹派策略,在談判桌上展現霸氣,徹底鎮住勞方。勞方當然也明白,如果自己採鴿派,將會被對方的鷹派策略痛宰,不如也採鷹派來因應,好歹拚個輸贏,反正早就已經覺悟了。
總之,不論是資方或勞方,而且不論對方採取何種策略,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就是鷹派。於是,如果雙方都懂得算計,最後的結果就是雙方都採取鷹派策略,而且不會有任何一方想要改變。於是,這個「鷹派對鷹派」的組合,就成為一種均衡狀態,不易變動,因為沒有任何一方可以單獨改變策略而得到更好的報酬。這就是所謂的「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
請注意,納許均衡是建立在雙方各自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鷹對鷹的結果,卻是雙方都有些許損失。這個結果並不是整體社會的最好選擇,因為整體的最佳選擇應該是鴿對鴿,彼此妥協,雙方互蒙其利。也就是說,在囚犯困境賽局裡,每個成員各自追求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最後並不會帶來對社會最有利的結果。這和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主張的,在自由市場運作下,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後會帶來整體社會的利益有所不同。
到這裡,基本賽局模型的結論已經出來了:就單次談判來說,勞資雙方必然都是鷹派,劍拔弩張。不論是華航罷工也好、週休二日問題也罷,勞方也好、資方也罷,一開始的陣仗必定是鷹派上場,絕不輕言退讓!而這就是囚犯困境的納許均衡。
不過,在長期多回合談判的情況下,即所謂的「多次賽局」(Repeated Games),最佳策略就不再是鷹派對鷹派鬥個沒完沒了,而是雙方自我約束,連續多次出現鴿派與鴿派互相合作的情況。最著名的是「以牙還牙」策略。這個策略一開始先釋出橄欖枝,以鴿派策略傳達善意,如果對方也以鴿派策略回應,則下回合談判我方還是採取鴿派。如此便能得到連續數回合都是鴿派和鴿派合作的理想結果。如果第一回合對方出鷹派,則我方在下一回合就會以鷹派回敬,給對方一個痛擊或懲罰,直到對方改為鴿派為止。這種鴿派與鴿派互相合作策略,經電腦模擬,證明是多回合賽局的最佳策略。
有了多回合賽局模型,我們就可以再回過頭來討論,新政府在華航罷工事件的處理上,把原本鷹派的管理階層撤換為鴿派,並全面接受勞方所提的條件。這樣的做法,就單回合賽局來看,當然是錯誤的;但從連續多次賽局角度,似乎還沒違反「以牙還牙」策略,尚難斷定其做法正確與否,我們還需要後續的觀察。假設,勞方在將來的勞資問題上,仍採鷹派策略不斷攻擊華航資方和管理階層,則資方應該以更強硬的鷹派策略予以回擊才對。如果資方依然軟趴趴地採鴿派策略應對,那就很清楚了,根本就是連環失策。
回到納許均衡的概念,我對勞資談判的看法基本上是悲觀的,因為每一次的重大勞資衝突事件,必然只有強力衝撞,而沒有任何一方願意妥協,最後結果就是雙輸。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化解?我想很難,不然就不叫「囚犯困境」的納許均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