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的陰雨綿綿,使人心情鬱悶。終於,假日雨過天晴。一早推開門,我不禁高喊:「好一個晴朗的時節!」
將自己曝曬於陽光下,彷彿有殺菌之效。我和朋友一同去了新北市鶯歌陶瓷老街,一出鶯歌火車站,立刻感受到「陶都」的藝術氣息。循著「往陶瓷老街」的告示牌走約10分鐘,就能抵達陶瓷老街。
老街騎馬的警察吸引注目。
沿途店家擺設著各種特別的茶具、器皿,建築也透著古樸的韻味。
走著走著,眼前視野突然開闊,緩坡直直向上延伸,顯得格外漫長。我們終於爬上去後,映入眼簾的就是鋪著石磚路的鶯歌老街。醒目的地標、交叉延伸的街道,讓人忘記爬坡的炎熱,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
陶瓷老街由重慶街、育英街、文化路、尖山埔路等街道組成。從原先燒窯工廠遍布的景象,轉變成如今有規劃的老街樣貌。
杯底藏著一隻鯉魚的陶杯。
陶瓷老街店鋪門口堆疊的陶瓷,歡迎遊客尋寶。
陶瓷令人目不轉睛
走進老街,立刻被擺放於各店門外的瓷器吸引。放眼望去,器皿、茶具、杯盤、米甕、花瓶等商品,各有特色,充滿手作的氣息,讓人目不轉睛。隨手一拿的茶杯,都暗藏玄機。有時是杯底裡藏著一隻陶瓷鯉魚;又或是燒製前上的釉料不同,使茶杯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與紋路,有的像是絢爛紛呈的星空,有的則如層層包裹的高麗菜。
這種穿梭於店鋪間的尋寶樂趣,實在令人不亦樂乎。餐廳甚至主打「來店用餐,可把用餐的碗跟杯子帶回去」,吸引遊客駐足,不愧是曾有「台灣景德鎮」之稱的鶯歌!
老街的店鋪,風格迥異。有的老舊樸實,矮矮的房子從裡到外,疊滿了與門同高的大型陶器,營造出一種寧靜自得的氛圍。而以陶藝為主要商品的店家,散發出神祕的高貴氣息。玻璃落地窗將裡頭大型陶瓷作品展現在遊客眼前,陶瓷老街的風華讓人嚮往。
位於重慶街的古早窯工作室,保留了五十年代的「隧道窯」。
從光點美學館內仰望藍天。
陶瓷老街每到假日,總是有街頭藝人在此表演。
夜晚的陶瓷老街別有一番風味。
特殊建築空間別有洞天
老街特殊的建築結構,讓人忍不住驚嘆。狹長的空間產生了延伸感,實際比在外面看上去要大得多,可謂別有洞天。
老街有一根三十多年歷史的「四角窯」,外觀如煙囪般高高矗立。位於重慶街的古早窯工作室,則保留了五十年代的「隧道窯」。與從前燒窯遍布的景象相比,如今的鶯歌陶瓷老街,已從生產陶瓷轉型為觀光景點,也有許多大同小異的商品出現在不同的店家裡,可見已成為大量生產的商業模式。
而老街的另一頭,有一鶯歌光點美學館,三層樓的商場,進駐了眾多的餐飲、文創品牌,玻璃屋頂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抬頭仰望,便可欣賞藍天雲朵,是其建築一大特色。出了美學館的拐彎處,忽然聽見節奏愉悅的流行音樂,一個打扮宛如武行僧的街頭藝人,正專注地為了等下的表演拉筋,放在一旁的大型道具讓人看了好生期待。
就在我們屏氣凝神地等待表演時,環顧四周,才驚覺我們已被人群重重包圍。這裡每到假日,總是有街頭藝人在此表演。一位拉小提琴的女士,輕閉雙眼,表情祥和地拉出醉人樂音。而她的貓,同樣闔著眼,在她的琴盒上睡得舒適。
時間來到下午四、五點,陽光轉為柔和,天空染上暮色,開始感到腳痠腿疼,才赫然發現時間已過去大半。雖然覺得是回家的時候了,但鶯歌老街的人潮依舊,這種漫步老街的悠閒,果真令人流連忘返。周遭還有著名的鶯歌陶瓷博物館及陶瓷公園,相當適合一日遊的小旅行。假日不妨來陶瓷老街走走,曬曬太陽,順便感受一下人潮鬧騰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