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資金不足,想要從銀行獲得融資或從政府得到補助,總是感覺困難重重?其實,最大的問題,是企業的能力沒有被銀行或政府看見。
讓銀行願意融資的步驟:
1. 找到具有背景、願意合作的企業。
2. 找到具有學術、實務經驗,願意指導的學者專家。
3. 聯合以上兩者,共同申請政府補助專案。
4. 通過政府補助方案後,再向銀行申請融資較易成功。
▲社團法人台灣創意啟發協會創辦人孫保瑞博士。葉俊宏攝影
教戰守則1》
先讓自己能力被看見
才有機會獲得補助與融資
針對企業經營困境,「社團法人台灣創意啟發協會」無償地協助企業診斷問題與了解需求,並申請政府各種專案補助。創辦人孫保瑞博士指出:「你公司的規模、產值不足,本身又沒有擔保,跟銀行是借不到款的,而且連申請政府補助都會有困難。」
因此,如果一個企業有能力,但沒有背景,最好的方式是媒合具有背景的公司。「你付出知識能量,讓有產業背景的公司出它的機器、廠方、土地,可以一起申請所謂的『聯合型申請計畫』。」孫保瑞指出,政府祭出的各種補助方案,有很多是專門提供或允許多家廠商聯合申請的,也就是讓具有不同優缺點的廠商得以整合求援。
銀行怕你還不出錢、政府怕補助你卻在市場上失敗,所以企業必須先找到相關的資源後再尋求協助。例如找到較有規模、背景的公司,或是較有經驗與知識的學者專家,一起參與計畫,然後才去找政府申請補助,最後再找銀行。
當整合了學術與產業的顧問、其他企業的資源、獲得政府補助通過後,銀行很可能就會願意借款。孫保瑞強調:「這是有順序、有步驟的!當然不是百分之百會成功,但這樣做才比較有機會。做出成績,我才鼓勵你去跟銀行借錢。」
▲台灣創意啟發協會有超過百名博士,為企業免費健診並申請政府專案。圖左為顧問兼專案祕書紀秀鳳、圖右為創辦人孫保瑞。葉俊宏攝影
教戰守則2》
政府專案超過兩百種
讓專業團隊幫你做診斷
台灣創意啟發協會統計,企業可以申請的政府補助專案,從中央到地方超過兩百種。以中央部會來說,經濟部方案最多,達到將近一百個;文化部也有三十多個專案;農委會與勞動部也大約有十個左右。
面對五花八門的補助方案,企業選擇很多,但也常陷入混亂,「我到底可以申請甚麼?先申請甚麼才對?」以經營餐廳來說,如果涉及文化內涵的提升、創造,則文化部有相關的方案;而餐廳必須使用的食材涉及農業的供給,就會與農委會的專案有關;針對勞力的供給、在職勞力的教育訓練,就與勞動部有關。
「如果你去找經濟部談,你就談不到涉及文化、農業、勞動或其它單位的部分。中央也只管中央的補助、地方只管地方的補助。行政部門分立、分權負責,再加上缺乏產業實際的know-how,他們沒有能力為企業診斷出你最適合的方案。」孫保瑞描述道。
因此,孫保瑞在2010年創立了非營利性質的社團法人台灣創意啟發協會,尋找了超過百名博士級,兼具學術與實務經驗、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組成顧問團隊,完全免費地為企業做診斷,並協助找到最適合的政府資源去申請。值得企業主放心的是,不論補助案有沒有成功都不收費,「因為我們這些學者顧問本身都有職業,絕大部分是教授,需要的是產學合作、輔導的credit(積點、積分)。」
而診斷企業共分為三階段,一開始先初步診斷,然後找出幾位相關領域的博士進行聯合診斷,並將相關資源整理出來,最後一對一地陪伴企業去具體申請補助。
更重要的是,台灣創意啟發協會對企業的輔導,不單單是教你寫申請計畫書,孫保瑞認為企業能夠永續經營、長保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當我們客製化診斷、協助企業找到適合的政府資源、確實執行申請並獲得補助之後,拿到錢並不代表這家企業就成功了。我們必須持續輔導他──你有沒有足夠的科技、技術?有沒有足夠的經營能力?有沒有能力跟上時代潮流,能夠創新、行銷?以及你能不能持續成長、學習、人力提升?」孫保瑞說,「我們後續的長期輔導是沒完沒了的,絕不是光教你申請補助而已,那只是一小步。」
教戰守則3》
企業經營「二八法則」
有80%的人不適合創業、經營
許多企業找外部顧問公司幫忙撰寫政府補助企劃書,顧問公司通常非常樂意幫忙並收取一定比率費用,但創意啟發協會的思維卻不同。協會認為,不符合永續性、沒有經營能力、沒有市場競爭力、個人條件不允許的,其實還不如好好當個上班族。
孫保瑞輔導企業至今已有8年經驗,在協會裡輔導企業時,如果遇到經診斷後推論不適合發展的公司,會很坦然地告訴部分想要創業的人或正在經營的人:「你不會成功,不要去借錢了,還是好好去上班就好。」
孫保瑞估計,台灣有八成左右的企業,一看就知道不行,最好不要浪費錢、浪費時間,「你可以來聽我的課,但你不要創業開公司。」他誠懇建議。
那麼,剩下的20%呢?孫保瑞認為,有能力的其實就不太需要擔心錢的問題。他笑道:「我們這邊的課堂、研討會上,常有人只是講說他想要做甚麼,其他人馬上圍上來說『我要參股!』那非常明顯,東西太好了、idea太棒了,是不會缺錢的。」
台灣目前有占比97.7%、將近140萬家中小企業,許多都等待著外來資金的挹注以便成長茁壯。但是,企業經營者現在是缺錢、還是缺乏能力呢?這或許才是企業主值得深切思考的課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