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談及健康時常常說:「什麼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身體才是自己的。」不過,科學研究的結果卻顯示,人體超過一大半是由非人類的微生物細胞群組成,只有43%的細胞屬於自己。也就是說,你的身體不完全是你自己,有一大半是屬於非人類的微生物。
微生物和人體形成「共生關係」
微生物,簡單說就是那些用肉眼無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還包括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
人類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稱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細菌、真菌、古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與宿主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共生關係,這類細菌一般對宿主無害。
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約書亞‧雷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曾說過,人體與人體共生微生物構成了超級生物體(superorganism)。
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人體是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的。人身上大約有10兆個人體細胞,但全身內外的微生物細胞卻有約100兆個,也就是說,微生物的數量大約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
2016年,以色列和加拿大的幾位研究者對人體細菌與細胞估算,得出一個體重70公斤、身高1.7公尺的「標準參考人」,其身上的細菌對細胞比值平均為1.3:1。
不僅如此,在基因方面,人也無法與微生物相比。人體內大約有2萬個人類基因,但攜帶的微生物基因大約有200萬到2,000萬個,占人體基因的99%。
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薩克斯‧馬茲曼尼亞(Sarkis Mazmanian)認為,人體中的微生物群是人們身體中的第二個基因組。每個人都是由自身的DNA,再加上人體中微生物的DNA結合起來的,這些微生物群與人體有互動並影響人體。
人體間的微生物差別很大
微生物在人體內無處不在,包含皮膚、鼻子、肺部、腸道。人們每天無論怎樣清洗,身體各個角落依然被微生物覆蓋。健康人的體內和體表,平均每人攜帶超過一萬多種微生物,重量可達數磅。
人體間的微生物差別也很大。雖然人體腸道微生物的主要組成類群非常相似,但在不同宿主個體間,不同微生物類群的相對含量和菌株種類存在著很大差異。研究認為,人體腸道微生物的相似度只有10%。
影響微生物菌群差異的因素,包括宿主的地域、年齡、生理狀況、飲食習慣等因素。在地域方面,一項對來自非洲、南美和美國的人群展開的研究表明,來自不同文化和地理位置的人們,其腸道細菌多樣性上存在顯著差異。人體間的差別也基本由微生物的不同所決定。
現代科學已經發現,微生物在人體的各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人體最龐大、最複雜的微生態系統,腸道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不僅能調節人體健康,更在膳食和宿主之間起到重要的橋樑作用,例如:幫助消化、調解人體免疫功能、保護人體免受疾病攻擊,以及生產人體必須的維生素等。
▲各種微生物在人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Adobe Stock
微生物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過去,人類將人體中的微生物當成敵人,發明了抗生素和疫苗來對抗病菌和病毒,然而,在殺死病菌時,也傷害了大量益菌。
維康桑格研究所(The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勞利醫生(Dr Trevor Lawley)進行了一項實驗,分別培養健康人與病人的微生物群。實驗結果顯示,病人體內可能缺乏某些細菌。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微生物組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人體中占了一多半的微生物,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就會打破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的平衡,引發人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