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2017年11月29日在「財經年會2018:預測與戰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以及新二元結構問題」的演講。他表示,面對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的良好態勢,大部分預測機構都表現出了樂觀情緒,但中國經濟仍將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在2018年初或者第一季就能反映出來。
他做出上述判斷是基於三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二是今年中國外貿雙位數成長、基數已大幅抬高,2018年將難以保持更大的成長;三是由於前期刺激性經濟政策力度過大,貨幣信用出現巨額擴張。
近年來,中國國內刺激性政策產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固定資產巨額投資以及背後信貸的大規模擴張,因此一些數據讓人誤以為經濟走勢向好。于學軍認為,隨之帶來的不良反應也十分明顯,易導致資產出現泡沫化,債務率快速上升,地方政府性債務積重難返,銀行業等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並積累大量新的風險。
事實上,中國官方發布的多項經濟指標已出現明顯滑落,例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項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投資由上年全年成長18.7%降至成長10.9%,民間投資也出現持續下滑現象。另外,廣義貨幣供給量M2,增速持續下降並低於雙位數,這是多年來未有的。
另據《中國財富網》12月2日,報導,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分析認為,中國經濟2008年碰到全球金融危機回落,到2009年觸底,在以4兆人民幣的刺激政策帶動下,到2010年的第一季增速超過10%。之後,刺激力度逐步減弱、退出,這一階段又疊加中國經濟轉型,所以成長速度在逐步回落。現在還是在回落探底、尋找新成長平台的過程中。
巴曙松表示,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原來「基建+房地產」的成長動力模式可持續性已經在減弱,如何讓它比較平滑地過度到內需消費和創新轉型的新動力上,是中國經濟政策真正需要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