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官方網站近日發表了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特文吉(Jean Twenge)有關智慧型手機損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章。
文章稱,約在2012年,美國青少年的生活開始出現了問題。美國全國性大型研究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5年的5年時間裡,感到無用和焦慮(典型憂鬱症症狀)的美國青少年人數激增了33%,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人數增加了23%,更糟糕的是,13歲至18歲的自殺人數上升了31%。
特文吉教授發表在《臨床心理科學》(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學術期刊的一篇新論文中發現:憂鬱症、存在自殺傾向和自殺的青少年人數的增加,與他們的種族、居住地區無關。研究分析結果顯示,1995年以後出生的青少年,即I世代(iGen),比千禧世代(Millennials)更有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讓如此多的十幾歲青少年在短時間內患有憂鬱症、自殺傾向和自殺?
據美國獨立民調與智庫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資料顯示,2012年底,美國超過一半的青少年擁有智慧型手機,這正是青少年憂鬱症、自殺開始增加的時候。至2015年,美國已有73%的青少年使用智慧手機。
不僅智慧型手機與憂鬱症人數同時增加,而且上網時間長短也與心理健康問題存在相關性。每天上網時間超過5小時或5小時以上的青少年,與每天上網時間只有1小時的相比,自殺可能性高出71%。
調查顯示,I世代的青少年與朋友互動的時間越來越少,而面對面的社交互動正是人類幸福感最深層的來源之一。沒有與他人的社交互動,人類的情緒就開始受到影響,經常會感覺憂鬱。社交孤立的感覺也是自殺主要風險因素之一。相比之下,上網時間長的青少年更容易患上憂鬱症。
睡眠不足也是罹患憂鬱症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更高,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青少年憂鬱症患者和自殺人數突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