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德州大學近日拒絕了一筆來自「中美交流基金會」(CUSEF)的資金。理由是總部設在香港的該基金會及其負責人董建華與中共關係密切。
《華盛頓郵報》報導,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詹森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於2017年8月開幕。當時曾提議由「中美交流基金會」擔任主要贊助人。德州共和黨參議員泰德‧克魯茲(Ted Cruz)知悉後致函德州大學校長指該基金會是「中共門面組織」,與中共統戰部關係密切,一旦收取贊助,中共宣傳就會長驅直入,影響教育系統並損害大學公信力。德州大學校長格雷戈里‧范韋斯(Gregory Fenves)表示對基金會可能帶來的潛在利益衝突深有同感,1月2日決定分毫不取,並禁止中心接納來自該基金會的任何資助。
董建華擔任主席的「中美交流基金會」過去多年積極接觸美國院校及各大機構。美國雜誌《外交政策》報導,其中一個與「中美交流基金會」有「緊密合作」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於2017年8月宣布在其中國研究學系增設「冠名教授」的職銜,負責「太平洋共同體倡議」(Project Community Initiative),研究「中國在亞洲以至全球更廣泛的角色」課題。
美國國會紀錄顯示,「中美交流基金會」每年會聘用3至4家公司或智庫對美國國會進行遊說工作,議題大多涉及中美關係。而基金會在過去5年花費在遊說工作的資金達2,240萬港元,其中僅2015年就花費620萬港元。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中國問題專家彼得‧馬蒂斯(Peter Mattis)表示,中美交流基金會捐款與中共統戰活動有關,中國在美國出資建立人脈和關係並非為了「短期利益」,而是希望長遠改變美國社會對中國的輿論氣氛,日後無須直接出手也能夠左右美國政策辯論。
「中美交流基金會」2008年在香港註冊登記為「私人資助、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目前坐擁3億港元資產,當中1.2億是現金,而主要收入來源是「捐款」,2017年獲得8,500萬港元、2014年獲1.5億元。然而基金會並未披露「捐款」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