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幽默冷vs. 美式幽默熱

知名英國喜劇《豆豆秀》裡的豆豆先生和他的好夥伴泰迪熊娃娃,深受觀眾喜愛。Getty Images
第189期
邦寧

《六人行》(Friends)、《豆豆秀》(Bean)等電視喜劇,也許你看過、捧腹笑過,但你可能沒注意這兩部劇集其實分別來自美國與英國,呈現幽默的方式大不相同。也許有人以為美國和英國語言相同,幽默方式也應該大同小異,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美國與英國白人菁英社會雖然都源於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但整體國家文化發展不同,所表現出的幽默方式也各有特色。

說到美式幽默與英式幽默的差異,飾演英國版《辦公室瘋雲》(The Office)的知名英國喜劇演員瑞奇‧賈維斯(Ricky Gervais)有獨到的見解。據《時代》雜誌報導,在談及美國版《辦公室瘋雲》與英國版的差異時,賈維斯認為美式幽默比較「按照字面意思走」(down the line),很直接、說甚麼就是甚麼。美國人毫不遮掩其喜怒哀樂,會大方地讚賞野心、表揚成功。賈維斯舉例,美國人常說:「祝你有美好的一天。」(Have a nice day.)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這種話英國人是不太敢講的。

 

英式幽默的陰鬱

賈維斯解釋,這是因為英國人比較保守內斂,不想這麼快就去慶祝明明還不確定會發生的事情。英國人總是擔心自己的人生,好像隨時會有問題或危機發生。賈維斯認為這可能跟兩國的觀念不同有關。例如,美國小孩常被教育說要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但這明明就不太可能,卻硬要塞這樣的夢想給小朋友。而英國小朋友除非真的出自上流階層,否則這種事情根本不會對一般小孩子說。

這種「熱情與陰鬱」的性情對比,或是「人生鬥士與社會紳士」的人格對比,促成了美式幽默與英式幽默的差異。英國人喜歡沉浸在輸家的悲慘人生裡,會接納喪家之犬,很愛酸自己、酸別人,幾乎每天都諷刺、嘲笑朋友,把挖苦當作防衛或是武器。除非必要,英國人一般不想誠懇地聊天,可以尺度很開地嘲諷別人、損自己,可以很無禮、很魯莽,同時又很謙虛,這就是英式幽默。

例如世界知名英國喜劇《豆豆秀》裡的豆豆先生和他的好夥伴泰迪熊娃娃,不就是過著自以為很美好,其實形單影隻、萎靡不振、自怨自艾的荒唐生活嗎?結果這部喜劇不僅英國人喜歡,也紅到美國去,市場接受度非常高。在台灣,豆豆先生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且還有迪士尼動畫版。

 

美式幽默的熱情

雖然美國人普遍接受英式幽默,但這不代表美式幽默就被英國同化了,美國人仍較少使用諷刺。這並不是說美國人不懂諷刺,其實在水準較高的喜劇電影中常常出現諷刺元素,只是較少出現在美國人的日常談話當中。賈維斯認為,美國版《辦公室瘋雲》與英國版最大的差異,就在於諷刺程度不同。美國版主角史考特(Michael Scott,由Steve Carell飾演)跟英國版本相比,個性比較善良,對人生也抱持著美好的憧憬。美國版的史考特個性可以很幼稚、很不安、很無聊,但絕對不能太卑鄙。英國則不同,英國觀眾期待較悲觀的過程,希望主角跟自己一樣過得很鬱悶,在最後才會給人一個意想不到的快樂結局。

講到美國知名喜劇,台灣人應該會馬上聯想起《六人行》(Friends)、《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魔鬼剋星》(Ghostbuster),或是前些年引進台灣並翻譯成中文的動畫《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或者是近年爆紅的Netflix喜劇《至善之地》(The Good Place),都是相當出色的美式幽默喜劇。他們表現起來就是很按本操課,按照公式講笑話,劇情比較好猜。由於演員演技精湛,或劇本相當出色,編劇常能寫出令人莞爾的段子,叫人忍俊不已。

英國喜劇可能在台灣比較不知名,但英國喜劇小品例如Fry and Laurie、Armstrong and Miller,笑料十足,幽默風趣。然而,英式幽默並不好懂。普遍而言,英式幽默較有深度,英文用字較廣,典故多,須具備一定知識量才能懂笑點在哪。這可能是因為英國頂尖的喜劇演員大都來自牛津、劍橋大學喜劇社,觀眾必須要懂他們的笑料,才能被戳到笑點,否則就會落入聽不懂的尷尬窘境。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英式幽默已完全融入英國人生活當中,信手拈來,甚至很敢「幽默」。例如1941年,聖誕節隔天,時任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到美國國會演講,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力挺英國一同對抗希特勒。邱吉爾演說開頭不是引述聖賢名言,也不是劈頭懇求美國政府共同打擊納粹,而是自然地講了個笑話,以英式幽默自嘲開場。

邱吉爾說,如果自己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英國人,很可能自己也會站在這個台子上(其實邱吉爾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美國人,意思是說如果他反過來變成美國人,也有自信當上美國政治人物)。此話一出,馬上引起台下一片笑聲。就在這剎那,邱吉爾的幽默,才短短幾句話,就不費力地緩解了現場戰時的緊張氣氛,同時更拉近了英美兩國的關係。這堪稱英式幽默在外交上的傑出表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邂逅
  曾經看過一本原住民部落紀實書籍,深受吸引。樂水,這個山水相伴、靜待探索的宜蘭美麗村落,在幾年後的一個初秋,我拜訪了她。 樂水村由碼崙、…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歐洲能源危機 恐變政治危機
俄烏戰爭延燒,西方各國持續加大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使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宛若已逼近能源業的「雷曼時刻」。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th…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金融海嘯10週年 中國將步入後塵?
在全球金融海嘯屆滿10週年前夕,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警告,…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陳傑豪 翻轉功典資訊攀上高峰
一個16歲赴美就學、35歲回台的青年才俊,僅僅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讓一間業績持平、苦撐12年的本土企業大翻轉,於2011年打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