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中國一篇〈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 應逐漸離場〉,猶如一塊大石頭投入水潭,激起巨大波瀾,加之明星范冰冰因逃稅問題失蹤已逾三個月,淘寶網創建人馬雲宣布明年退出,第二輪公私合營的恐慌感蔓延開來,該文作者吳小平備受指責,認為他是在取媚於政府,提倡「公私合營」,為國進民退張目。
中國人對政府作為早就怨聲載道,吳小平寫這種文章,必然會成為社會公眾發洩對象。但如果說是他倡議公私合營,則完全不合事實。
公私合營2.0版早就問世
早在2015年9月,中國政府正式頒發了《國企改革方案》(全稱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至今為止,讓大型民企投資入股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進入第三批試點。
因為是讓民企大規模入股國企,能夠列入試點名單的當然都是中央政府的國企寵兒。第一批有九家,第二批有十家國企,從行業領域看,涉及配售電、電力裝備、高速鐵路、鐵路裝備、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務、基礎電信、國防軍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點領域,特別是國防軍工領域較多,共計有七家。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政府文件所指「重要商品」,非指尋常人眼中的珠寶玉器,是指對國計民生有重大影響的農副產品,如糧、棉、油和肉蛋等主要副食品。參與混改的企業,基本屬於中國航空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糧集團等央企下屬的重要國企。
9月中旬公布的第三批企業混改名單,共有31家國企,除十餘家央企之外,大部分為地方國企,民企的股權放開至30%。
從混合模式看,包括民企入股國企、國企入股民企、中央企業與地方國企混合、國企與外資混合、PPP模式等,各有特色。這裡必須特別解釋一下中國政府自去年以來創設的一個新概念PPP,這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縮寫,英文原意是「公私合作模式」,中國用於公共基礎設施的項目融資。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總的來說,這些大型國有企業通過混改,從民營企業那裡得到大量資金,但民企並無話事權。以中國聯通為例,2017年8月完成混改,聯通共引入14個投資方的780億人民幣投資,其中包括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巴巴等四大互聯網巨頭(均為民企),但聯通新引入的股東還有國企中國人壽、中國中車、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仍然是國企占主導地位,民企並無話事權。其餘混改的企業的情況均與此大同小異。
民營企業曾有過的微弱抗爭
中國經商環境異常惡劣,企業經營者不依靠官府,很難將企業做大。只是官府的靠山經常會因各種原因成為冰山,比如2010年十八大以來,因為周永康、薄熙來的關係,倒掉不少富商。尤其是周永康曾主政國土能源部、四川省、政法系統,其保護傘下罩著的石油系、川系、政法系幾乎全軍覆滅,附屬於這三大系的商人也成批倒下。這種政治風險讓敏感的富商嗅出了危險性,香港商人李嘉誠悄悄撤出大陸,等大陸做出反應之時,那已經是撤資完成的2015年,那一年正好是《國企改革方案》正式公布。
民營企業家們甘心拱手獻出財富嗎?當然很不甘心,他們這些年來且戰且退。2014年,中國政府公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與《關於完善公有制實現形式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核心就是「混合所有制」。但民企對此毫無熱情,普遍視「混合所有制」為陷阱,認為如果混合,民企又拿不到控股權,進去後很可能被「招安」,最壞的可能是被「關門打狗」。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接受新浪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要混合,一定是民營企業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對控股」,「如果國企控股,不等於我拿錢幫國企嗎?那我不是有毛病嗎?不能幹這個事。」
杭州娃哈哈集團老闆宗慶後對黨一直很貼心,但在2014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的發言中,他表示,「現在搞試點僅拿出少量股份讓民營資本溢價進入,實際上民營資本亦沒有那麼傻,以高昂的價格與代價獲取國企少量的股本,進入後既沒有話語權、決策權,亦改變不了國有企業的機制。」他認為,央企這麼大的盤子,民企、民間資本實際上也沒有能力進去,最後可能又讓國外的基金占了國企的股權,導致國企又被外人所控制。
曾參與過二十多家國企改革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雖然比上述兩位委婉,但態度實質相同。2014年4月25日,他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建院30週年系列論壇上發言,談到自己的經驗是「不能作為小股東進去……沒有管理權,所以跟原來的國有體制還是一模一樣,這樣基本沒有甚麼用了。……我現在非常明確一點,如果混合所有制在經營方式上不能以民營企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話,不予考慮。」
官媒公開聲稱:民企得做好吃虧準備
在2015年《國企改革方案》公布之後,不少民營企業巨頭已經知道,不入股國企恐怕不行,但還在入股國企之前考慮以下問題:能否實現同股同權?改革後經營管理的具體問題,如未來所有權、經營權、分配權方面將如何安排?希望能夠與政府討價還價。
政治靠山硬的頂級富豪們則開始通過國內大規模舉債並同時在海外瘋狂投資,這樣做的中國商人有萬達王健林、復星郭廣昌、安邦吳小暉、明天系肖建華等人,他們都轉移了數百億美元資產至國外,當這些金融大鱷被中國政府或關押或看住,並被迫將在海外購買的資產廉價拋售後所獲資金轉回國內之後,中國富商已經明白,再試圖撤資逃走,結局可能比被公私合營更慘。
富商中當然也有見風轉舵極快的人,他們明白只要政府堅持國有為主導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就得作好吃虧獻產的心理準備,京東集團老闆劉強東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8月,即聯通混改完成之後,他通過媒體宣布:「共產主義將在我們這代實現,公司全部國有化。」這種主動獻金的表態,當然讓中國政府聽後非常受用。
國內官媒也早就發表過專題評論:民企與國企共舞:民營企業要抱著吃虧心態才行,文中的要點是警示民營企業家: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不可阻擋之勢,民營企業家還是聰明一些為好。
極權體制下,政商關係當中,商人從來居於弱勢,並無向政府討價還價的能力。對這種權力護航的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的富商們並不具備反抗能力,只能俯首聽命。在中國共產黨眼中,是中共政府養活了全體人民,不僅知識分子不能「吃黨的飯、砸黨的鍋」,批評政府(習近平的話),民營企業家的富裕,也是黨給了他們機會與政策。過去二十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富商們憑藉黨內權貴家族的蔭庇與支持積累了巨額財富;如今黨與政府面臨困難,富商們就想挾財富外逃,是可忍孰不可忍?讓你們入股國企,只不過是讓你們吐出一些改革紅利罷了,沒傷筋動骨,已經算是客氣的了。
中國富商們當中的大個頭,早已沒有遠遁的可能;規模小點、還未被政府盯上的中小民企,機會也不是特別多,因為中國外匯管制,兌換過多外匯轉移至海外,一旦被發現,將會處以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入獄3到8年不等。
中共的經濟改革,確實讓民營企業分享了改革紅利,今後民營企業家的選擇只有兩個:向國企回吐改革紅利,還是想方設法保財置自身政治安全於不顧,估計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而非後者。